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

ID:45649816

大小:1.4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训练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1719—1721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这就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著名火山景观——五大连池(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1.组成图示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                   A.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花岗岩B.玄武岩C.砂砾岩D.大理岩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图示山体岩石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属于上地幔。故选

2、B项。第2题,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经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C项正确;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项错误;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两项错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昆仑玉照片,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第3~4题。3.昆仑玉是一种变质岩,盛产于昆仑山脉的岩体中,其形成的过程属于图乙中的(  )A.②B.③C.④D.⑤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

3、⑤D.Ⅰ—⑥答案3.D 4.A解析第3题,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昆仑玉是一种变质岩,应该来自变质环境,其形成的过程属于图乙中的⑤。第4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该岩石是沉积岩,而沉积岩形成于沉积环境中,故其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Ⅰ—①。(2018浙江温州九校高一期末)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图中★处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并引发海啸。读图,完成第5~6题。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岩石圈C.地核D.软流层6.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  )A.欧亚板块和

4、太平洋板块碰撞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C.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D.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答案5.B 6.C解析第5题,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9千米,根据板块形态可知,该地位于大洋上。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厚度约80千米,故震源应位于岩石圈,B项对。第6题,结合板块形态判断,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C项对。(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7~8题。7.下列岩石中与M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石灰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砾岩8.图示地区发生的地

5、质作用,依次为(  )A.沉积作用—断层运动—水平挤压—岩浆冷凝—风化侵蚀B.沉积作用—水平挤压—风化侵蚀—岩浆冷凝—断层运动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岩浆冷凝—风化侵蚀D.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风化侵蚀—岩浆冷凝答案7.B 8.C解析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M(花岗岩)是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选B项;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D两项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C项错误。第8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图中岩石分层,故该地应该先发生沉积作用,后经过内力作用水

6、平挤压,形成褶皱,随后发生断层运动,之后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之后受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出露地表。故选C项。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读图,完成第9~10题。9.该景观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地堑B.地垒C.断层D.褶皱10.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D.外力侵蚀搬运答案9.D 10.C解析第9题,由景观图可看出,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故为褶皱。第10题,褶皱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形成的。(2018浙江4月选考)

7、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四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B.②C.③D.④1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答案11.D 12.D解析本组题考查岩石的形成。第11题,据图可知,①具有层理结构,②光滑细腻,内含

8、化石,因此①②为沉积岩。④有细孔,为花岗岩,故选D项。第12题,从河床捡的岩石标本因受流水侵蚀,表面较光滑,②④符合,则①③是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其成因应为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D项。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13.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