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

ID:45658665

大小:506.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1-15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_第1页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_第2页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_第3页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_第4页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解文言虚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知识要点]常见文言虚词18个:以、而、乃、何、乎、其、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之。也语气词:1、表判断2、表肯定3、表感叹4、表疑问(一)动词――认为。例句: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以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例句:不

2、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

3、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句: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以: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一)连词:1.表示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师说》2.表示修饰关

4、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句:掩口胡卢而笑。《促织》3.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师说》而4.表示顺承关系――“然后”、“接着”等,或不译。例句:赂秦而力亏。《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句: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6.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7.表因果关系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

5、传》(二)动词:通“如”――“好像”,“如同”。例句:军惊而坏都舍。《察今》(三)代词:通“尔”――“你”,“你的”。例句:若欲死而父,即前斗。《书博鸡者事》参考答案:C:你的.AB均为代词“你”;D表转折的连词.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而某生有志于学,终日而思,锲而不舍;人不知而不愠.偿曰:“国而有难,则投笔从戎,死而后已”.已而夷敌寇边,母送之曰:“勿忘而言.”生曰:“保天下者,匹夫有责,而况志士乎!”果死国.乡人闻之,皆怆然而涕下.1:选出与例句用法相同的项例:勿忘而言A.夫差,而忘越父杀汝父乎?B.而其无忘乃父之志C.而翁典铨,迁我京师

6、,如振落叶耳.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选出与“国而有难,则投笔从戎”中的“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是也.B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终日而思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未及十日而变法已起矣.选出与“终日而思”中的“而”用法相同的项A提刀而立.B皆怆然而涕下.C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例句表修饰,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词.答案AB.C表转折.D表因果.例句的意思:连词,在主谓间表假设.D表转折,答案D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而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而选出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项A永州之野产异蛇

7、,黑质而白章.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二取义者也.参考答案:C,例句表转折.ABD表并列乃(一)副词:1.于是,就。例句: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2.竟然。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3.是,却是。帮助判断。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4.才,这才。例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5.仅仅,只。例句: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代词:你,你的。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其(一)代词: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8、”例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