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

ID:45659054

大小:369.84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11-15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_第1页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_第2页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_第3页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_第4页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练习答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选读》练习一为政以德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要身正有德,庄孝慈善。内心修养达到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统治者自身的榜样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以身作则,以上化下,感召百姓。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因为“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本课内容,

2、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治国应以德为重。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本质特征和绝对律令,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孔子强调以德治国真正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德治国是值得肯定的。(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以德治国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是以德治国,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

3、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

4、“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孔子的“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论语>选读》练习二克己复礼(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

5、”,只关心“吾食之”,并且用反问句加以强调,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有天壤之别。(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1)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率真(直率)、不谦逊。(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2)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2分)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

6、节。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而说的?用比喻的手法,针对当时君无君道,臣无臣道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而发的感概。(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2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反映。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合乎义,这就是“仁”了。(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

7、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2分)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论语>选读》练习三知其不可而为之(1)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展示了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

8、,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为什么?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