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

ID:45660082

大小:252.3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6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是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绝句二首(其一)杜

2、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词始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

3、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见解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后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喻理等。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动与静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了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了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4、情。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行人之早,心中有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诗表现出来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5、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6、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吧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远句的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7、步骤三)第五种模式: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做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做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答题示例:2005年福建卷第10题第(1)问,你认为哪句更妙?上海卷第16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第六种模式:对比鉴赏式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