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

ID:45674014

大小:189.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市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而》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文化现象中可以体味到,手写书信①可以传递情感,滋养人们的心灵②作为交流方式,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③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④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2、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手写书信,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传递情感,滋养人们的心灵,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手写书信没有失去存在价值,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手写书信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可以提供精神力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物质条件不提高,文化未必不能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实践的作用下它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2.“五福临门”是中国

3、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③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

4、爱国主义,排除;选项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从文化的内容、体制集中、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3.有人说,“1+1=2”是数学,“l+l>2"是哲学。从哲学视角理解“l+l>2",其合理解释是A.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能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B.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使各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C.用批判性思维怀疑一切、推翻一切,可以开拓

5、出崭新境界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答案】A【解析】“1+1>2”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D不符合题意,排除;C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否定一切、推翻一切,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

6、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

7、化会影响者部分。(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①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4.虚实作为一对相反而又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譬如齐白石的《虾》(下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

8、列选项强调“虚实相生”的有①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②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③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④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