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

ID:45678001

大小:118.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6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I)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只有美才灵动,才有吸引力,才易打动人,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才能引领心灵进入哲理的思考中。美之于诗好比花朵之于果实,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当然是果实,但在得到果实之前,首先要能为花色所打动、所吸引。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哲思之美、幽邃之美;可以有繁复之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总之,一首诗要使人读后如饮甘醴,如沐春风,欣然而快意,或于沉思之间豁然有所得。而当今诗坛有一些人以审丑为乐趣,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类似戏剧舞台上的一些小丑、猫狗之流,写一些恶俗的文字,招摇于世。这种人不但毁灭了

2、自己,也堵住了人们朝向诗歌之路。所以,当下诗坛,去除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是一件势所必然的事情。无论是写诗自娱,还是希望能于他人有所启示,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精神含量,要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拷问。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把握吗?我要问一问每一个写诗者。你是否做到了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世界面前不自卑,在自我之中不迷失?在这个方面,我对中国的诗人还不能很乐观,甚至说还颇有些忧虑。长时期以来,中国人理性的不足,教育与生活中对人的主体性有意无意的漠视,都导致人性脆弱易折。正如诗人们所说,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而我的期望不是这样的。我希望每一位写诗者在心灵上是强大的、明晰的,任何

3、苦难挫折也摧不垮他心中的高峰。这种力量的强大体现在诗歌中则表现为对世界的洞悉。世界在他眼中是澄澈的、清晰的、有条理的,他因而能洞察宇宙中一切事理而能把握住自己,进而把握住诗歌。而中国的诗人们,更多的是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每一位写诗者都要明确的。而诗艺还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诗歌本身的进程中和社会生活的进程中更新发展着。诗歌的价值本身在于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复重临。所以创新性或创生性成为诗人的不二追求。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这就要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时刻是一个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但

4、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能保持诗艺上自觉且清晰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诗人都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在他们的书写中,诗艺的尺度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一种怪象:几乎每一位中国诗人都是某位外国大师的影子,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从这个角度来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诗界来说,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压抑。而我觉得,中国的诗人们应解开诺贝尔奖情结,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解决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我们的书写是为历史而存在的,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而不是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存在的。(选自《北京文学》xx年第12期,有删改)1.诗歌内容的理解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作品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这往往要求创作者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自我之中不迷失。B.诗歌创作要体现美,要能打动人,只有体现优美和壮美,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引起读者的共鸣。C.诗人的不二追求就是诗歌的创新性或创生性,而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革新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创新了诗歌的内涵。D.要想使自己创作的诗歌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诗人就要抛弃反复观摩与反复重临。2.今诗坛的弊病的认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教育与生活的影响,当今某些诗人自身的人性脆弱易折,这也使得这些诗人自身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B.当今

6、诗坛上那种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主要体现了某些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之人的审美观的扭曲。C.一些诗人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根本原因是他们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D.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在诗歌创作中能时刻保持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诗人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3.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作者希望诗人们在心灵上是强大的,并在诗歌中体现出来。B.只要能走出外国大师的影子,并且在对过去诗艺进行反复观摩与演练的基础上,又有自我意识的跟进,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C.在

7、作者看来,诗歌创作主要离不开以下三个尺度:一是诗歌美的尺度,二是精神与心灵的尺度,三是模仿的尺度。D.作者对中国诗歌乐观不起来的原因很多,既有诗歌创作者自身对责任的认识以及自身审美素质方面的问题,又有诗艺方面的问题。【答案】1.A2.C3.D【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项,“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是当前存在的弊端,而“习惯了在外国大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