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45679345

大小:842.3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6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定州市2018年-2019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B.边界具有确定性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D.区域内部无差异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变化B.水分条件变化C.地势高低差异D.农业类型

2、差异【答案】1.C2.B【解析】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图中青色土壤包括实际土壤中的黑土、黄土、红壤等。从青到黄再到白,符合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变化。【1题详解】根据图示轮廓,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图中青色土壤包括实际土壤中的黑土、黄土、红壤等,A错误。自然地理界限,边界具有模糊性,B错误。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C正确。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不是无差异,D错误。【2题详解】从青到

3、黄再到白,符合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变化,B对。热量条件变化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A错。地势高低、农业类型差异不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因素,C、D错。读“东、中、西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完成下列各题。3.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中部地区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B.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低于东部但高于西部C.中部地区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少于东部和西部D.中部

4、地区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下降5%4.导致中部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的GDP占全国比重增幅随时间而下降,并且增幅被西部赶超。【4题详解】中部地区有山西省的煤炭,江西省和湖南省的有色金属矿产,河南省的煤炭和石油,湖北省和安徽省的铁矿资源,矿产资源异常丰富。交通条件比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要方便得多。“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

5、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人口地理分界线C.800mm等降水量线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6.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A.气候湿热B.信息闭塞C.地表崎岖D.经济落后【答案】5.B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图中500万人次以下的主

6、要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据图可看出其界限与人口地理分界线最为接近。小题2要会定位R省的地理位置,重庆是直辖市,经济较为发达,R省是贵州省,经济较为落后。智能出行也需要经济收入为支撑。【5题详解】图中500万人次以下的主要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据图可看出其界限与人口地理分界线最为接近,答案B正确。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800mm等降水量线和南方与北方分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以上均与图中的界限不符。【6题详解】重庆市直辖市,经济较为发达,R

7、省是贵州省,经济较为落后。智能出行也需要经济收入为支撑,故答案选D。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新疆北部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大巴山地8.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            ②城市

8、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            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背篼适合“爬坡上坎”说明“背篼军”出现的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起伏明显;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据此推测“背篼军”应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巴山地地形起伏大,行车不便,靠人背运形成“背篼军”;新疆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