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

ID:45682948

大小:6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6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II)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涂卡)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现象,表明当时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如三次不朝见周王就会被周王率领其他诸侯讨伐,这是由于分封制中规定的诸侯对天子的义务而导致的。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

2、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点睛:根据分封制的规定,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如不能履行义务,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答案】C【解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制度,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西周沿用商朝的严格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

3、九鼎。材料中提到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用九鼎的现象,破坏了礼乐制度,这是西周王室衰微、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礼乐等级制度被破坏,并非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更加迷信,排除AB;D反映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点睛:根据材料“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分封制、礼乐制度被破坏的史实分析解答。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

4、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出自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AD两项错误,明清时期思想家并未提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等资产阶级的政体;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4.《全球通史》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

5、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皇帝制、郡县制。故选C。三省六部制,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6、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郡县制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天下为公”的表现是选贤任能。郡县的长官一律由皇帝按照其才能、政绩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

7、政权的现状,改变以往的“任人唯亲”,因此答案选D,其他几项与题意明显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名师点睛】这是xx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5题。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据材料“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他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故A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不可能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中央权力重心应当在皇帝,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是本质特征,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