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ID:45688605

大小:29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6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中语文第10课酬赠诗四首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名句积累】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王昌龄《送柴侍御》)8.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王维《酬张少府》)9.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钱起《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10.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名篇赏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意:你为我举起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哪怕你诗才高堪称国手也是无用,命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而望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

3、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岁月蹉跎。你的才名太高遭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太多了。赏析:这首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诗人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连苑(yuàn)  赠送(zēnɡ)  缠绵(mián)B.罗襦(rú)执戟(jǐ)相闻(xi

4、ānɡ)C.夫婿(xù)剑铓(mánɡ)藩镇(fàn)D.应酬(chóu)誓言(shì)分散(sǎn)解析:A项,“赠”读“zènɡ”;C项,“藩”读“fān”;D项,“散”读“sàn”。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婉转 剑铓 夫胥  B.连宛 舅姑 酬赠C.孺子 儒家 颠倒D.罗孺 宛如 愁肠解析:A项,胥—婿;B项,宛—苑;D项,孺—襦。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为化得身千亿 若为:怎么能够B.唯梦闲人不梦君 闲人:不相干的人C.事夫誓拟同生死 拟:比拟D.良人执

5、戟明光里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解析:C项,拟:打算。答案:C4.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文运动”是指唐朝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小石潭记》出自于“永州八记”。C.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D.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

6、的美称。解析:A项,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应是新乐府运动。答案:A二、阅读提升(一)课内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节 妇 吟张 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1)诗中的“妾”和那个“君”分别喻指谁?“珠”是又喻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别指诗人张籍自己和对方李师道。“珠”喻指李师道对张籍的招揽。(2)为什么要“接珠”然后又要“还珠”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