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695477

大小:8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6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A.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B.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C.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D.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恰当”或“

2、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志趣相投”,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第一处,此处是写君子的相交,主要是说理想和兴趣相投缘,应使用“志趣相投”。“清澈”,清净而透明,“清新”,指清爽而新鲜。第二处,是形容作画的画面清爽,应使用“清新”。“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起彼伏”,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第三处,是说

3、写文章要曲折,后面说“波三折”,故应使用“跌宕起伏”。故本题选D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

4、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⑥但

5、这已经不重要了A.①⑥③②④⑤B.③⑤②⑥①④C.①②⑥③⑤④D.③⑥①④②⑤【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衔接。阅读语境,搞清语段的话题,再阅读和观察所给的六句话,寻找六句话和前后句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方可做出正确选择。第③句“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紧承前面句内容。第⑥“这”指第③句内容,但表示转折,转而写永和九年暮春之初那天的意义,先整体从时间的角度写,后面应跟①④句。排除AC项。然后再从作家的角度写,后应跟第②句,第⑤句承第②句的“转眼没有了踪影”。排除B项。故答案为

6、D项。【点睛】相衔接的句子,应保持主语的一致性,才能使语言清晰、连贯。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1、分析关键词。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2、抓住关联词。关联词是分句组合的语法手段之一,是表达分句间语法关系的语言形式。有些复句的意义类型,是靠关联词语作标志来显示分句间特定的组合关系的。3、筛选同义暗示句。试题给予的语言材料中,常常存在与正确选项同义而说法不同的同义句,这个句子往往能概括、暗

7、示文章的主要意思。只要认真分析筛选抓住这个作者写作意图的标示句,就能读懂文意,确定选项。4、把握对象。相衔接的句子,应保持主语的一致性,才能使语言清晰、连贯。叙述主体不一致,往往是极容易忽略的语病。5、剖析结构。对填充句子前或后的单句进行结构分析,有时前后文的固定的结构就制约着被选项。6、注意照应。规范的文章,无论阐释文理还是说明事物,都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文章各部分文句存在着相互补衬语义的照应关系,以此保持全文的一致性和严密性。命题人常以这种联系作为检测内容。7、揣摩语气。表

8、达语气的手段是句式、语调、语气词,表达的内容,应与采用的句式和谐一致,语调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同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意思和感情就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表达目的保持前后连贯的语气。8、比较色彩。通常说的色彩是指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指不同语体应有不同用语要求。如书面语与口语、文艺语体与公文语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选词句时应注意与整个表达过程色彩一致。9、体味意境。意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