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ID:45714214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6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科)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各题中有且仅有一个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习近

2、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①真正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②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的巨大的物质力量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④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

3、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4、“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5、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

4、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

5、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9、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①尊重

6、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

7、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①

8、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