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45714298

大小:1.30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6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

2、.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环境承载力;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中反映了①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④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下表为2010年印度、赞比亚、美国、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表,回答下列各题。3.表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美国、德国、赞比亚、印度B.德国、美国、

3、印度、赞比亚C.美国、德国、印度、赞比亚D.德国、赞比亚、美国、印度四国中(A.①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B.②国的劳动力资源短缺C.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D.④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5-7题。5.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

4、.现状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D.新城增长模式6.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几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7.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A.距中心城市较远B.规模较小C.数量较多D.做大做强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结构示意图(局部),M、N代表城市功能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有利于市内交通和工业发展B.火电厂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利C.M应该是该城市的住宅区D.N应该是该城市的工业区9.该城市正在规划公租房、经

5、济适用房建设,适合的位置是A.①B.③C.④D.⑤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A.中美地峡B.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C.尼罗河三角洲D.墨累一达令盆地11.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碱化D.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口1.5亿,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农业被忽视,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水稻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中国是600公斤左右)。下图是尼日利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图示信息

6、显示尼日利亚A.位于低纬度、西半球B.地势南高北低,起伏大C.铁路网密度大,方便内陆与沿海的物资运输D.首都大致位于国家的中心,有利于对全国的行政管理13.该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因素是A.水源、热量B.劳动力、资金C.交通、市场D.科技、政策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右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文资

7、料,完成下列各题。14.“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15.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P点位于①位置时,西安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B.P点由b移向c期间,西安太阳从东北方升起C.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立春、春分反映的是季节变化20世纪90年代,日本针对农业面临的发展窘境,首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就是鼓励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其内涵是指“1+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