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D:45716820

大小:40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6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图1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读图完成1~2题。

2、1.“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图1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图2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读图完成3~4题。3.与“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4.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A.肥沃的土壤B.平坦的表面C.适宜的温度图2D.厚厚的大气2013年为太阳活动峰年,出现过“超级太阳风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2013

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24年B.2008年C.2002年D.2046年6.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出现“磁暴”现象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C.许多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号上午,太空探索公司成功发射新型火箭猎鹰9号FT,并在发射10分钟后非常完美地回收了一级火箭,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图3是太阳系局部图,读图完成7~9题。图37.图中目前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A.①B.②   C.③

4、 D.④8.人类发射的火箭可以到达太空,表明该火箭已经离开了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9.与图上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图4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地幔D.④-软流层11.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

5、的是A.①-纵波无法通过该层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横波传播速度最大图5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甲、乙、丙、丁所示大气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甲B.乙C.丙D.丁13.甲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主要是受A.太阳辐射的影响B.大气辐射的影响C.地面辐射的影响D.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图6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4~17题。图614.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15.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A.①B.

6、②C.③D.④16.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①辐射B.增强②辐射C.增强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17.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透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C.大气吸收了75%—95%的地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D.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图7为“我国北方地区一幢节能型房屋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A.雨季及时排水B.充分利用太阳能C.减弱噪音干扰D.降低光污染危害19.冬季

7、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l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20.图8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图82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图9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图中M主要是A.地下水B.生物

8、水C.湖泊水与沼泽水D.冰川等固态水23.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图9A.植树造林B.毁林开荒C.铺设柏油路D.围湖造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图10是天然地表与城市地表水循环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