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ID:45722253

大小:496.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17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1页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2页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3页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4页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隋唐时期的教育教育科学学院袁强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一、文教政策(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隋朝: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唐朝: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唐高祖李渊公元624年颁《兴学敕》,要求“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四年(640年),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颁行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经学权威著述,成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每年的明经科考试也以此为标准。——“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具体来说,(1)将孔子偶像化。(2)重用儒家人才。(3)统一儒家学说。(4)根据儒家

2、思想确立治国方针。(二)兼重佛老唐高祖:“三教虽异,善归一揆”。武则天:“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为一宗”。1、佛教的影响(1)成为对民众进行精神统治的手段,并破坏生产,威胁国家财政;(2)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3)为后世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2、道教的影响:增加了士人的学习和考试内容。二、官学的继承和发展(一)隋朝的官学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立国子寺,国子寺设置祭酒作为长官,专门管理所属各学。(这是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此外在大理寺还设有律学。另设书学,算学及地方的县学。儒家经典恢复为

3、主要教材。(二)唐代的官学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归国子监统领。国子监设国子祭酒1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东宫的崇文馆、门下省的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医学亦属专科性质,直辖于太医署。地方上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县还设有市学和镇学。各府州还有医学和崇玄学,分别由中央太医署和礼部之祠部领导。隋唐官学体制:1、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广文馆2、特点: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增添教育内容;教育等级制明显;学校类型多样化;教育

4、、研究、行政三者合为一体。3、官学的各项制度——入学资格与学习年限——束修制——教学管理制度1、教学计划2、对教师的管理3、对学生的管理三、中外教育交流长安成了亚洲文化教育的中心,吸引大批留学生。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主要是输入印度的佛学。与日本的文化的交流主要是文化输出:这些人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遣唐使。第二类为留学生。第三类为学问僧。第二节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原因:第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第二,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第三,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

5、,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标志: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二、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1、科举考试的程序生源——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手续——报考时间是在每年仲冬,考生会集京师,办妥应试手续。第二年2月初春,考生赴尚书省礼部贡院应试。乡试(地方)——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2、科举考试的科目类型科举文科举武科举常科制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科3、科举考试的方法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

6、、诗赋五种。帖经相当于填空题,是一种简单考查对儒家经典熟悉程度方法。墨义是关于经文内容的小问答题,只要按原文对答即可。策问是从西汉沿袭而来的,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诗赋,即命题创作诗赋。三、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的产生将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二者结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7、。四、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1、宋代的改革(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2)设置“别头试”,限制考官权力。(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4)扩大及第名额。(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2、元代的改革(1)明定三场三制: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3)规定考试范围:出题范围是《四书》,答题范围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3、明代的改革(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

8、段。(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4)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