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ID:457532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04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国际直接投资(FDI)自20世纪90年代来迅猛发展,已超过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并且还有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不断的扩大,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分别从FDI对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两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综述。1理论综述1.1FDI理论综述1.1.1两缺口理论及其发展美国经济学家Chenery和Strout(1966)提出了“双缺口模型”,指出经济发展取决于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演变。为了推

2、动东道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更新,引进和充分利用外资,有利于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即所谓的“双缺口”。美国学者托达罗(Todaro,1970)基于Chenery和Strout(1966)的两缺口增加了“政府税收缺口”和“生产要素缺口”(包括营销技能、技术和管理等),提出了“四缺口理论”并指出,外资具有弥补“政府税收缺口”和“生产要素缺口”的作用。“四缺口模型”将问题从“弥补宏观缺口”层次发展到弥补微观层次的结构性功能缺位,因此能更好的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1.1.2产品生命周期论哈佛大学教授弗农(Vernon,1966)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3、和国际投资》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创新、成熟和标准化这三个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外资公司顺应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在成熟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同时引起各自所在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然而,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说明企业作为一个投资者最初跨入国外市场的情况,9并不能说明跨国公司具体的投资行为,因为在全球国际生产体系形成后,跨国公司并不遵循“产品生命周期”这一模式。1.1.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Dunning,1977)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企业:折衷理

4、论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为“OIL模式”,即: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s),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s),区位优势(Locationadvantages)。1.1.4边际产业扩张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小岛清根据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将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转移,这些产业就东道国而言是具有明显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部门,但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其优势往往无法发挥出来,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给东

5、道国这些急需的生产要素,因而可以使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1.2产业结构理论综述1.2.1三次产业划分理论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费雪(Fisher)最先提出的。所谓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第二次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第三次产业是指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1.2.2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克拉克(1940)在威廉·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配第—克拉克定理,其核心的观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

6、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9从事各产业的收入存在着差异,劳动力向高收入产业流动。于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减少,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克拉克定理揭示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粗线条地勾画了宏观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1.2.3结构调整理论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刘易斯(1990)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筱原三代平(1955)的两基准理论和罗斯托(1988)的主导部门理论。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的三

7、个基本假设条件:(1)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于零;(2)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决定从农业部门所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工资水平;(3)城市工业当中利润的储蓄倾向比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高。筱原三代平(1955)的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入到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而生产率上升基准则要求把积累投入到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罗斯托(1988)主导部门理论从技术标准的角度把经济的成长阶段划分成:传统社会、为起飞提供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的消费、追求生活质量五个阶段,并且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经济成长的

8、每个阶段都相应存在着其起主导的产业部门。不同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的单一标准说、三标准说、四标准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