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

ID:45763843

大小:1.2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1-17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_第1页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_第2页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_第3页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_第4页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物理分类训练——探究性实验理论基础一.测量的理论(一)测量本质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O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一一“国际单位制”,简称“SI”。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单位:力学电学执学波动与声功和能长度电流温度频率功、能时问屯压周期功率电阻振幅密度波氏速度响度力压强(-)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岸异叫做误弄。任何测量都会启误并,误弟是(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

2、的。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测量所用的T.具越精密,误并就越陷越深。(2)测量的方法。(3)估读。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史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史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2)多次测量,取,是减小误慕的重要方法。注:1丿“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对,平均值的数住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住一致。二、科学探黑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

3、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仃重要的意义。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右接提出相关问题。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禺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做出猜想与假设由于“猜想与假设”的

4、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岀现。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川,反对随意猜想。(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四)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五)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与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一是计算。二是将数据描绘成图表或曲线。柱描终曲线对要特别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切忌用短直线连接两点。2、实验现象的归纳或实验结论的表述(六)交流与合作*实验研究方法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叠加放大法:物理学屮常

5、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放大,如用镜面反射激光方法,来将音叉微小振动的幅度放大等。控制变量法: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屮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初屮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斥U不变;在研究电流

6、I与电圧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实验+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止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等效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

7、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描述法: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常用线条等手段来描述各种看不见的现象。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等。类比法: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一、仪器使用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木工具是,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丁具是和:测量时

8、间的基本工具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1、认识刻度尺右图屮,刻度尺的量程为、分度值为©pjTTTTpT叩口叩TTqTnqTT叩TTTJTT叩仃「卩叩「叩「叩「口卩叩「叩TFI「2、亥IJ度尺的使用卜I2八"'°7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即: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会放:应使刻度尺的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尽可能与被测物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