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

ID:45765035

大小:236.3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9-11-17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_第1页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_第2页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_第3页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_第4页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临床医师针灸推拿学三基训练一、针灸推拿学问答1•试述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经络的生理功能:①通达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官窍。②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脏腑机能。③经络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平衡。④卫外固表,抗御外邪。经络的病理反应:①反应病侯。②传注病邪2.十二经脉在人体体表分布有哪些规律?①

2、•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②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卜•肢内侧为足三阴经;③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

3、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④按立正姿势,大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3个区线,其小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屮、少阴在后。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除外,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3.试述十二经的循环流注规律。十二经脉的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到足厥阴肝经为止,再由肝经复出于肺,为此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手太阴帅经一手阳明大肠经一足阳明胃经一足太阴脾经一手少阴心经一手太阳小肠经一足太阳膀胱经一足少阴肾经一

4、手厥阴心包经一手少阳三焦经一足少阳胆经一足厥阴肝经一(复冋至)手太阴肺经。4•试述

5、•二经的表里络属关系。十二经脉表里络属: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手阳明人肠经属人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屈胃络脾;手少阳三焦经屈三焦络心包,足少阳胆经屈胆络肝;手太阳小肠经屈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屈膀胱络肾;手太阴肺经屈肺络大肠,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5.试述十二经的走向及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走向规律:手Z三阴从胸走手,手Z三阳从手走头,足

6、Z三阳从头走足,足Z三阴从足走腹。“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便构成了一个整体循环。十二经脉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俵里经)在四肢末端交接;阳经与阳经侗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6.试述十四经脉的起止穴位、起止部位及交接部位。手太阴肺经:起穴为中府,止穴为少商。起于中焦,交于食指橈侧端。手阳明大肠经:起穴为商阳,止穴为迎香。起于食指末端,交于鼻孔侧。足阳明胃经:起穴为承泣,止穴为历兑。起于鼻翼两侧,交于足大趾内侧。足太阴脾经:起穴为隐白,止穴为大包。起于足大趾内侧,注心屮。手少阴心经:起穴为极泉

7、,止穴为少冲。起于心中,交于小指挠侧末端。手太阳小肠经:起穴为少泽,止穴为听宫。起于小指尺侧端,交于口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起穴为睛明,止穴为至阴。起于目内眦,交于小趾外侧端。足少阴肾经:起穴为涌泉,止穴为俞府。起于足小趾卜•,交于胸中。手厥阴心包经:起穴为天池,止穴为屮冲。起于胸屮,交于屮指指端。手少阳三焦经:起穴为关冲,止穴为丝竹空。起于无名指尺侧端,交于目外毗。足少阳胆经:起穴为瞳子醪,止穴为足窍阴。起于目外眦,交足大趾毛际。足厥阴肝经:起穴为大敦,止穴为期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流注肺。督脉:起穴为长

8、强,止穴为龈交。起于小腹内下极之输,止于上唇内。任脉:起穴为会阴,止穴为承浆。起于小腹中极之下,止于眼眶内。5.简述手三阴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与终止处。手太阴帅经,循上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挠侧端(少商)。手少阴心经,循上肢内侧后缘卜•行,终止于小指橈侧端(少冲)。手厥阴心包经,沿上肢内侧正中下行,止于屮指的尖端(中冲)。6.简述足三阳经在体表的分布和手三阴经走向的共同点。在体表,足阳明胃经行于前(胸腹面),足少阳胆经行于躯干的侧面,足太阳膀胱经行于后(背面)。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9、。它们走向的共同点都是从胸走手。7.何谓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8.奇经八脉有何特点及作用?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屈于十二脏腑,故无阴阳表里的配偶关系,但与奇恒Z腑冇联系,故称“奇经”。除任、督二脉冇专穴分布于体表外,其他经脉均无专穴分布。即无脏腑所属、无阴升阳降、无表里相合。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在生理上沟通了-I•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起到了统摄冇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对十二经脉气血冇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任脉为

10、阴脉Z海,调节诸阴经经气。督脉为阳脉Z海,调节诸阳经经气。冲脉为十二经脉Z海、血海,涵蓄十二经气血。带脉具有约束诸经的作用。阴维脉合于任脉,与六阴经相联系。阳维脉合于督脉,与六阳经相联系。阴跷脉、阳跷脉,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9.试述奇经八脉的循行。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沿腰背后止中线循行,上至风府,入屈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止于龈交(上唇内唇系带)。任脉:起于胞中(小腹中极之下),出于会阴,上循毛际,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