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

ID:45776526

大小:668.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7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1页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2页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3页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4页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态相变原理实验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一奥氏体的组织观察及奥氏体晶粒度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显示奥氏体晶粒的腐蚀方法;2.掌握奥氏体的典型组织特征及亚结构;3.研究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4.应用软件测定奥氏体的晶粒度。二、实验原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临界点Acl、Ac3、Accm)以上形成奥氏体组织。奥氏体是碳在-Fe屮的间隙固溶体,具有而心立方结构。溶C的位置主要是在八而体的晶格中心及棱边中点。由于体积因素的限制,碳在-Fe中的最大固溶度只有2.11%(重量)。奥氏体的面心立方结构使其具冇高的塑性和低得屈服强度,在相变过程中容易发生集性变形,产生大量的位错或出现李晶,从而造成相变硬化和随后的再结晶、高温下

2、晶粒的反常细化以及低温下马氏体相变的一系列特点。奥氏体的显微组织有两个特点:1)显微组织呈等轴多边形结构,且每三个晶粒的角度大致是120°,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奥氏体处于能量最稳定的状态。2)在奥氏体的组织屮出现挛晶,主要是由于存在热应力导致相变过程屮发生須性变形的结果。图1奥氏体的典型显微组织在铁碳合金中,奥氏体只在A】温度以上才稳定,因此只有用高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那等轴状的、并带有以{111}面为李生面的李晶晶粒组织。但如果加入足够的合金元索,如镒、鎳、钻等元索,会大大的扩大Y相区,可以使奥氏体在室温下稳定,因此对于某些合金钢,在常温下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奥氏

3、体的成分和晶粒大小对于它向其它组织转变得动力学影响很大,从而对钢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奥氏体是在加热过程屮形成的,因此钢的成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不同,从而会造成加热转变后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有所差别,从而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木次实验旨在观察奥氏体组织的典型结构特征,了解奥氏体晶粒大小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1)制备试样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选用1〜2种钢材按标准制备和腐蚀试样。2)金相组织观察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奥氏体的组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同种试样的晶粒度大小的区别。3)硬度测定利用布氏硬度计

4、测定不同晶粒度大小的试样的硬度EU实验设备及材料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选用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1)金相显微镜;2)制备金相试样所需物弘砂轮机、抛光机、砂纸、腐蚀剂(2%〜4%硝酸酒精溶液或饱和苦味酸水溶液)等;3)实验材料:lCrl8Ni9五、实验报告要求1、绘出所观察到的奥氏体的典型金相显微组织;2、记录奥氏体品粒大小不同的材料的硬度,对比分析实验结果;3、了解奥氏体晶粒大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二P、B、M的显微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过程屮的特点;2.观察和识别片状珠光体(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粒状珠光体的典型组织特征;3.观察和识别贝氏体(上贝

5、氏体、下贝氏体)的與型组织特征;4.观察和识别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组织特征及其亚结构。二、实验原理钢的热处理基本上由加热和冷却两个阶段组成,钢在加热至相变临界点时发生组织转变,转变为奥氏体。而钢在冷却时,随冷却条件的不同,奥氏体可在A!以下不同的温度发生转变。由于这不是一个平衡过程,所发生的转变不能完全依据Fe-Fe3C相图来判定和分析。为了掌握奥氏体在过冷条件下所发生的转变形为,通过实验的手段建立了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如图1所示。从过冷奥氏体转变图上可以看到,过冷奥氏体在知以下三个温度区间内将发生不同类型的组织转变:①在人到550°C左右的高温区,发生珠光体转

6、变;②在550°C左右到Ms点的中温区,发生贝氏体转变;③在此到呱点的低温区,发生马氏体转变。这三种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和原子的扩散007O605004O3020OOOO1*能力都不同,因而其转变得机理和动力学特点也不同。图1过冷奥氏体转变图1、珠光体转变过冷奥氏体在A.到550°C左右的高温区发生珠光体转变,由于在高温区碳原子和铁原子都可以进行扩散,因此珠光体转变属于典型的扩散型相变。根据形成条件的不同,珠光体的主要形态冇两种: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1)片状珠光体:由片层相间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一片铁素体和一片渗碳体的厚度之和称之为片层间距。出于过冷奥氏体在分解过程中的形成

7、温度的变化,随过冷度壇加,片层间距减小。因此片状珠光体根据片层间距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如图2所示。狛珠北休1000k(P0°C等黑10000x(650°C^Sl)2)粒状珠光体:铁索体的基体上分布着渗碳体的颗粒。如图3所示。图3粒状珠光体的典型显微2、贝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在550°C左右到Ms点的中温区发生贝氏体转变。根据形成温度的不同,可将贝氏体分为上贝氏体(成束的、大体平行的板条F+条间成粒状或条状的Fe3C)和K贝氏体(片状F+其内部沉淀碳化物)。如图4和图5所示。(a)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