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

ID:45778727

大小:461.13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17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试冲刺习题选集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学习题选集答案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1-5.DCCBB6-10ACBAB11-15EBCCA16-20CCBDA21-27BABDABD二、填空题1.GDP2.资本折旧3.居民厂商政府国际市场4.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5•投资6.储存不是用于目前消费的收入的行为7.更新投资净投资8•增加值10.支出法收入法三、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两种答案:1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学科。2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

2、的学科。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的大小等于期末存货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为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3、,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支书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5.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索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四.问答题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Z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数量关系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二国内生产总值■折III,国民收入(NI)二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4、+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二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费)+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二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答: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工貝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只反映一定时期的产出情况,它们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但并不最完美的标准,因为社会福利水平还包括人们享受的闲暇、优美的环境、人口寿命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指标的高低,而所有这些非经济性的因素是无法在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

5、标中反映出来的。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何重要作用?答:根据一整套核算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国际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1.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两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乂总等于

6、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恒等式中的投资既包括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或计划的投资,也包括企业不想要的非合意存货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

7、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冋事。五、计算题P443第4题的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故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的增加值为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的增加值=40—10=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即按增加值法GDP为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利润共计(10-7

8、.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的GDP=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和同的。P443第5题的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X10+200X1+500X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X10+200X1.5+450X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X10+200X1+450X0.5=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