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ID:45781741

大小:655.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1-17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_第1页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_第2页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_第3页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_第4页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七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结束后,公有制

2、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才真正建立。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2.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19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954年宪法——目的、内容、性质、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产生方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普选产生历史作用: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项目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

3、共和国宪法》背景新中国即将成立时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时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与根本政治制度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2.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19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指导思想

4、: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是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历史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1954年之前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存在形式。2.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19

5、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不只是单纯的区域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6、”。整体把握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存在形式制度根本基本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2.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2)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2)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7、法制。(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史料一老舍,著名作家,1966.8.24跳北京太平湖溺死;李达,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自杀;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服毒致死。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1968.10.11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熊十力,国学大师,1968.5.24绝食身亡;李广田,山东邹平县

8、码头镇人,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1968年跳河身亡。“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解读] 史料反映了“文革”践踏人权。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史料二 1966年11月间,北师大的红卫兵南下山东曲阜砸孔庙,孔子墓被挖平,毁坏文物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