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ID:45783866

大小:349.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7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_第1页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_第2页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_第3页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_第4页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民风民俗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以我校开展“蚕花道情”曲艺文化综合实践为例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石泉小学张丽【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可以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本地区优秀文化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亟待开发的背景下,扎根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成综合实践活动项H,同时可以与各个学科的教育加强整合,这样既可以推动区域性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可以有机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汲取多样性的文化知识。本文笔者结合我校“蚕花道情”曲艺文化,阐述如何把地

2、域文化融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文化带活动、活动促文化。【关键词】地域文化主题实践整合实施策略地域文化表示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在长吋I'可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务的综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综合课程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经验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需求和学生的自身状况设定,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海盐地域的民风民俗有哪些?海盐腔海盐滚灯吃早烧蚕花道情其实我们杭嘉湖平原地区有看悠久的养蚕历史,从而己产生了不少内容和形式上的养蚕文化,“

3、蚕花道情”就是其中的一种。蚕花不是花,在我们本地方言中就是蚕茧,是蚕农期望蚕桑生产丰收讨的好彩头。“蚕花道情”被列为第四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至于起源何时己无法考证,现在本地区还在唱“蚕花道情”的传承人仅有一人,是家住本校地区附近的舒根林老人。舒根林,1941年6月111生,1960年开始从艺。据采访了解,现在他老人家虽年岁已高,却还能非常娴熟的表演该曲艺,而对于“蚕花道情”的文化渊源及前人,都已一概不知。伴随着本地道情曲艺和养蚕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以想彖“蚕花道情”曲艺的悠悠传承史。2010年9月,“蚕花道情”作

4、为仅有的四个曲艺项目之一被列为第四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它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一直以來在本地区的影响。那么,如今“蚕花道情”这一曲艺在本地区的知晓度又是如何,我们对全校师生按年龄老、中、小三代作了一项此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年龄20岁以下2140岁41——60岁知道2613不知道10212610知晓率0.2%18.8%56.5%上表中我们所看到的还是知晓率,而至于学习与传承者已经没有。我们非常担忧,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出几年流传与发展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非物质文化就完成永远消失。同时,唯一幸有的传承人舒根林老人年岁

5、已高,无法继续从艺。随着本地养蚕数量的减少与养蚕人群的年轻化,“蚕花道情”该曲艺的表演、使用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复存在,作为普通草根的老百姓更不会意识到“蚕花道情”曲艺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蚕花道情”曲艺的生存、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问题。所以,开展以“蚕花道情”曲艺文化为例的综合实践活动既符合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重要的是传承了本地民间市级文化的需要。一、寻求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而言海盐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类型,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

6、原,是典型的海盐文化的代表。根据研究结果,当前与海盐有关的风土人情很多,与此同时反映海盐文化的非物质遗产更让人流连忘返。在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对相关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以海盐基地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海盐腔、蚕花道情和滚灯等活动,充分体现出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增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活性,対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爱国情怀的培养意义重大。明确了培养目标之后根据课程安排每周设定一节综合课程,并且根据学生的兴

7、趣爱好为基础进行小组分类,选定合适的实践项目开展相关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我校开展的“蚕花道情”曲艺活动的相关情况为例:1、校园文化熏陶在学校建立有关民风民俗的陈列室、文化长廊等,在比较显性的传统文化表述中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学校组织班主任、学生认真学习表演“蚕花道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建设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专题栏目,通过校园网络、红领巾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爱、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营造

8、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氛围。2、把传承人请进校园,走进课堂传承基地学校应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因此我校完成抱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思想,重视“蚕花道情”曲艺文化的抢救、保护、挖掘与保存工作。通过走访传承人、走访知情人、搜集民间材料这三种渠道,完成了对“蚕花道情”曲艺所有资料整理,并去家里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