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ID:45785866

大小:70.13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1-17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结论23参考文献24综述28致谢39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结肠黏膜层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II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⑵,该病病因复杂,发病环节多,治愈难度大,愈后又常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关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2、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UC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广泛研究显示®心,UC是由于患者肠上皮的生理状态、内源性肠道共栖菌群、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其中,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及各种活性物质相互作用与交叉影响,是UC炎症病变形成和加剧的核心机制,而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影响在本病发病中有双向调节或恶性循环作用,可以说这种多环节的病理特性是UC难以治愈和愈后易复发的关键因素。目前有效的西药是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这些药物在UC活动期可较快地控制症状,临床缓解率高,但停药后极易复发,长期用药副反应增多,对顽固性病例疗

3、效并不理想。即使应用上述药物,促进了病灶的愈合速度和黏膜修复质量,但总体疗效并未获得显著提高。主耍原因是其多环节病理过程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由于中I矢在认识和诊治疾病中注重整体,并运用辨证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理解的较为深刻全面,加Z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在治疗UC方面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因此,结合我国UC发病特点,寻找更为理想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成为UC研究的重点呵。为了进一步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规律,提高中医中药疗效,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探索治疗UC的新思路、新方法。导师在长期治疗UC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健脾清肠汤是经导师梅笑玲教授多年临

4、床经验,依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几经实践,研究而成,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学术思想,以温补脾气、清热解毒为法,兼以燥湿止痢,应用本方剂为主口服及灌肠对30例脾虚湿热型UC患者进行了系统地临床观察和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一)诊断标准1•四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和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制定⑹。(1)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只有便秘或无血便。既往史及体检屮要注意关

5、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3)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活动期:①I古I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

6、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⑴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有①〜③中之1项及/或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本病。(2)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结肠镜检查改变者可诊断本病。2.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阖与病态分期(1)临床类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暴发型,初发型。(2)严重程度:轻度:患者腹泻每曰少于4次

7、,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等,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FI6次以上,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C,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VlOOg/L,血沉>30mni/h。(3)病变范围: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4)病态分期:活动期,缓解期。3.中I矢脾虚湿热证辨证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制定。)和1987年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7脾胃气虚证:(1)主要症候:①腹泻;②脓血

8、便;③食少纳差;④食后腹胀。(2)次要症候:①肢体倦怠;②神疲懒言;③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