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

ID:45791553

大小:179.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7

实验、探究题:_第1页
实验、探究题:_第2页
实验、探究题:_第3页
实验、探究题:_第4页
实验、探究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探究题:1.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卜•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ni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烛焰的像。(选填「'放人”、“等大”或“缩小”)图152.(07玉林)如

2、图11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卜•面的操作:⑴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Zi减小,这时Zr跟着减小,使Zi增人,Zr跟着增人,Zr总是Zi,说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0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说明3.(07宁德)(4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emo(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

3、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填“上”、“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4.(07武汉)(3分)右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我们在玻璃板中看到B的像是因光的所形成的虚像。当把C移到B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

4、形成的虚像”或“蜡烛C期’)。5・(07宜吕)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人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门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2)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烛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人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人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6.(07广西)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9(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5、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9(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⑴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⑵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芳)。⑶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应是透镜。(甲)(乙)图97.(07淮安)“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索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

6、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敛感.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述有(至少答出_条).(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

7、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川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图176.(07南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门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吋,眼睛应该在

8、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了月,使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