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57972

大小:352.79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7-08-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商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沟通学校和社会,在最有效地实现人职和谐,实现人力资源的个人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马云强(2008)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文中指出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也就成为一种颇受世界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它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从现实意义上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校、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而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定奠定基础;有利于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竞争能力。对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的产品。产品合格与否、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将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影响到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而加强大学

3、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等院校改进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社会来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可以使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有序的流动,控制就业市场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缓解就业难的压力,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本文以宁波高校为例,从实践上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宁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的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重点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现状、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因素,揭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4、问题根源,创新宁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人职和谐,实现人力资源的个人和社会效益最大化。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2.1.1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历史沿革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始于20世纪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和逐步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职业指导,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演变实质是随着职业指导理论的不断深化,思想和观念不断革新,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最初形式是以职业指导形式出现的。职业指导的正式形成一般以

5、美国波斯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1908年创立地方职业局为标志。帕森斯教授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特质—因素理论):首先不需要对你自身、你的天赋、能力、兴趣、志向、资源、限制条件,以及种种原因考虑清楚;第二就是要对不同行业的工作要求、成功要素、优缺点、发展前景以及机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第三在这两组要素间进行最佳搭配。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基于经验为导向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强调择业过程中的人—职匹配。1950年后,沿着匹配论思想,霍兰德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格与环境匹配的类型理论(typologytheory),该理论克服了以往能力测验和

6、兴趣测验的不足,科学地将人格和职业两个方面概括为六个基本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测验问卷。自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开始,职业指导经历了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由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职业指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选择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核心人物是萨帕(Super)。1953年,萨帕(Super)在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二是职业指导观念向职业辅导观念的转变,即将教导式的职业指导方式变成更加人性化的、强调发挥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辅导,导致这种转变的核心人物是罗杰斯(Rogers)。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

7、询和心理治疗》,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询者中心治疗》,在这两本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其人本主义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尽管职业生涯(career)用词未变,但其内涵却在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理论不只是包含职业生涯,而是进一步扩大到家庭生活。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有两条线:一条源于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另一条则是出自组织心理学研究。在职业心理学领域中,持生涯发展观点的还有麦克丹尼尔斯(McDaniels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和威波斯特尔(Webster)。麦克丹尼尔斯(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