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

ID:45851627

大小:2.56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8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指导!古诗赏析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考点。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理解和掌握古诗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及语言赏析的答题技巧。梳理考点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008年恩施考题)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成“忙”字?为什么?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9年恩施考题)1、请将一、二句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

2、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010年恩施考题)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考点小结1、把握形象意境。2、赏析表达技巧。3、理解内涵启示。4、品味诗词语言。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1.请将一、二句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问题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实例分析1.思路分析:描绘了清新、宁静的景象(境),2.参考答案: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清澈得像一面打开的镜子,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池塘,不停地闪动(景),3.答题要领:

3、景+境+情返回(1)找出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图景,再现画面。(2)概括景物特点,或点明氛围特点。(3)分析情感(或启示或思考)。表达了一种微妙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情)。1.思路分析: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道理)3.答题要领:2.参考答案:第三四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内容)义+理(1)阐述诗中具体内容,概括内容的特点。(2)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启示或道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问题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成“忙”字?为什么?问题2.从

4、表现手法方面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任选一种进行分析即可)。1.分析思路:2.参考答案:答:不能换。“闲”在句中是“闲得慌”之意,“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3.答题要领:义+境+情返回(1)解释字词含义;(2)字词在句中的运用;(3)抒发的情感或揭示的道理。2.分析思路:1.表现手法:渲染、用典、象征、铺垫、对比、烘托、铺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3.参考答案:答:“家家雨”、“处处蛙”渲染(手法)了一种清新恬静、和谐美妙的气氛,写出了雨的连绵、夜的寂

5、静(运用),烘托了诗人焦急等待的心情(情感)。4.答题要领:技+境+情(1)指明手法。(2)阐释说明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3)分析该手法的效果(情感或道理)。总结归纳义(技)----境----情(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的颔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试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2.诗中尾联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

6、而死,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巩固练习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首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说理由。参考答案:首句中的两个“笼”字是“笼罩”之意,用得形象准确,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构成迷蒙、冷寂的水边夜色图,表达了诗人忧愁、伤感之情。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后两句运用了借用典故的写法,表面上是斥责歌女不知亡国恨,而实际上是用曲笔讥讽那些贪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和达官显贵,表达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同学们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