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ID:45868453

大小:7.08 MB

页数:141页

时间:2019-11-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_第1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_第2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_第3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_第4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AddSubtitleshere第五节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一、中国的行政区划(一)概念行政区划:国家将领土划分成若干区域,以便在各级区域范围内设立相应的一级政权机关,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管理。2.相关问题链接:影响行政区划层次的主要原因:(1)国土面积大小;(2)人口数量和密度;(3)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行政区划划分的趋势:行政区划层次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约90%的国家实行的是一、二、三级制。层级过多,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地方主义盛行

2、,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3.行政区域:国家为设置各级政权机关,实现对全国的管理而划成的区域叫行政区域。(二)行政区划沿革1.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1)新中国成立前后(1948年8月—1950年7月)当时的行政区划是为四级、五级、三级制并存:大行政区—省—县—乡大行政区—省—县—区—乡大行政区—直辖市—市辖区省级以上相继成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大行政区的性质:(双重性质)当时的大区人民政府(东北、华北)或大区军政委员会(西北、西南、华中、中南)既是本辖区内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各自管辖若

3、干个省级行政单位,同时也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2)1952年,大区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领导、监督地方政府,而不再是一级地方政权。(单一性质)(3)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区的建制。(撤销)建制:是指按一定编制而设置的实体,如单位、组织、机构。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到1966年“文革”前(1)特点:行政区划基本定型,且民族自治地方蓬勃发展。(教材p42)(2)从1958年起在农村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取代乡、民族乡。(2)民族乡:是指在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建立的

4、一级行政区域。注意: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不设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全乡总人口的30%左右,可以成立民族乡。)3.1966年到1976年“文革”期间(1)特点:党组织审批处理行政区划事务。(P43)(省级行政区划的批准权属于哪个主体?教材P19)(2)专区:(准层次)专区是专员公署这一省级政府(即省或自治区)的派出机关管辖的辖区的简称,亦称专员区。是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省级政府机关管辖的区域单位。专员公署其性质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因此,其辖区专区不是一级行政区域单位。问题:2011

5、.3.28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其中的“地”指什么?(3)地区及地区的演变:由虚→实→虚地区:是省、自治区(不含内蒙)人民政府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简称行署)管辖辖区的简称。是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省级政府机关管辖的区域单位。行政公署其性质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因此其辖区不是一级行政区域单位,不设一级政权机关。地区的演变轨迹:A.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专员公署改为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关);(由虚→实)虚:即是准层次,是一级区域单位,但并非一级行政区域单位,不设一级政

6、权机关。B.1975年宪法对此予以追认,宪法规定,地区设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人民政府(至1975年底全国共设173个地区);(实)C.1978年宪法,恢复地区的准层次地位,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不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地区行政公署作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省政府委派专员代表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所辖县、县级市的工作予以监督指导。(至1982年底全国共有170个地区);(由实→虚)D.1983年试行市领导县体制,先后撤销一部分地区。截至199

7、9年,还有58个地区。截至2007年,共有地级行政区333个,其中地区17个、盟3个(内蒙),“地级市”达到283个,占85%。例子:现存的地区建制贵州省有2个地区:铜仁地区、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有6个地区:昌都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林芝地区、那曲地区新疆自治区有7个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青海省有一个地区:海东地区例子:贵州省毕节地区六大工作班子:(毕节地区行署的行政治所是毕节市)1.毕节地区行署(行政机关)(全称:毕节地区行政公署)——贵

8、州省政府派出机关2.中共毕节地委(党的工作机关)(全称:中共贵州省委毕节地区委员会)——贵州省委派出机关3.毕节地区人大工委(人大工作机关)(全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毕节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4.毕节地区政协工委(政协工作机关)(全称:贵州省政协毕节地区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政协派出机构5.毕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机关)(全称:贵州省人民法院毕节分院)——贵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