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诠释学范文

资本诠释学范文

ID:45901364

大小:55.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资本诠释学范文_第1页
资本诠释学范文_第2页
资本诠释学范文_第3页
资本诠释学范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资本诠释学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本诠释学范文  马克思不仅是现代社会批判的开启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称于世然而在正统的阐释者们那里马克思这方面的卓越贡献却被掩蔽起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试图把马克思的思想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不幸的是他们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这就是说必须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贯通起来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  一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立即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马克思在1858年11月—1859年1月完成了书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

2、册)”的著作而第一册的标题则是“资本”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他没有按照原来的设想写出第二册、第三册等而是在1867年出版了书名为“资本论(第一卷)”的著作并把“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短语调整为全书的副标题在这里发人深省的是为什么马克思要把“资本”一词提升到他一生中最重要著作的书名中而把“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短语放到副标题的位置上这是因为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马克思发现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对现代社会的考察都会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资本”这个现代社会的内在灵魂和核心原则上换言之资本乃是解开现代社会秘密的一把钥匙  显而易见当马克思把资本理解为考察、批判现代社会的出发点和

3、核心原则时他实际上倡导了一种可以称之为“资本诠释学”(dieHermeneutikdesKapitals)的重要理论尽管马克思在一生中只有一次使用过Hermeneutik(诠释学)这个词而且也不是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加以使用的①但无可置疑的是在他的思想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理解和诠释理论按照我们的看法资本诠释学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它把资本理解为现代社会一切现象的起因、动力和内在灵魂下面我们从四个不同的方面着手对它进行探讨  一、资本与形而上学众所周知海德格尔在《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中留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学标示为颠倒了

4、的柏拉图主义随着这一已经由卡尔·马克思完成了的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海德格尔选集》下卷第1244页)  尽管“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一概念是古代学者安德罗尼柯在整理亚里士多德的文稿时创制出来的但是当人们回溯哲学史的时候却常常把柏拉图主义理解为形而上学最初的、经典性的表现形式其实柏拉图主义乃是关于存在者的形而上学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一切存在者的原本因而完全可以说柏拉图主义是“客体(即存在者)形而上学”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则具有双重含义:  一方面在尼采以前笛卡尔、康德等哲学家已经开创了以“我思”为核心的“主体形而

5、上学”不用说尼采也认同了这一传统而从客体形而上学翻转为主体形而上学构成了“颠倒”的第一重含义  另一方面自笛卡尔以来的主体形而上学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类型则是理性形而上学和意志(或欲望)形而上学一般说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坚持的是理性形而上学按照这种理论理性(认识)是第一性的意志(或欲望)是第二性的然而在叔本华那里这种理性形而上学遭到了彻底的批判叔本华写道:“从我全部的基本观点看来这一切说法都是把实际的关系弄颠倒了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是作为意志现象的工具而隶属于意志现象的……在旧说人是要他所认识的(东西

6、);依我说人是认识他所要的(东西)”(叔本华第401402页)叔本华的上述见解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他以意志(或欲望)形而上学颠覆了理性形而上学从而构成了“颠倒”的第二重含义  当然与叔本华比较起来尼采以更彻底的方式颠倒了柏拉图主义尼采早先受到叔本华的影响后来又与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划清界限并以积极的“权力意志”取代了叔本华消极的“生命意志”所以海德格尔把尼采视为柏拉图主义的真正的颠覆者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还须加以深思的是为什么海德格尔要把马克思理解为这种始于叔本华、尼采的“颠倒”行动的完成者呢这是因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乃是对柏拉图主义的更深刻、也更具

7、威慑力的颠覆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曾经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无庸讳言恩格斯这里说的“吃、喝、住、穿”涉及到的正是人的生存(或生命)意志也就是说在肯定生存意志的始源性这一点上马克思与叔本华、尼采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点事实上恩格斯在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关于历史的结果体现为“意志”的“合力”的比喻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按照马克思

8、的观点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都是有欲望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