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

ID:45903853

大小:70.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_第1页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_第2页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_第3页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_第4页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2、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

3、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

4、(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

5、”(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

6、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

7、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