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

ID:45916847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_第1页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_第2页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_第3页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_第4页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论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二季。支撑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动力将不再是传统的行业,转向以服务为载体的文化领域,文化强国成为时代之音。文化的核心功能首先在它的传承性上,今EI中国,是昨日中国的继承,更耍开创明日之中国。站在未来传承的视角上,今日重构文化传承机制显得时不我待。文化本身是极为复杂的概念,但又有共性和相似性,有着共同的构成单元。要使明EI中国能更好地继承今13中国的传统,今日就必须加

2、强教育,通过哲学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文化;传承机制;重构;教育;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31-02一、文化与文化传承(一)文化。文化是一个异常复杂和重要的概念,其定义纷繁复杂,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恰恰佐证了其概念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最早对文化进行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

3、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它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A.L.Krocber)和K.科拉克洪(Clyde.Kluckhohn)在1952年发表的(Culture,ACriticalReviewofConceptsandDefinitions》中,分析1871年到19

4、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64种。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Z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有选择而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马克思认为:“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人得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O从上面我们所罗列的四种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文化的内容确实很复杂,复杂到没有办法用少数

5、语言提炼出其实有的内容;第二、每种文化的定义虽不相同,但绝不是完全不同,有其共性和相似性,这个共性和相似性在我看来就是一一文化是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以及延续的生命力,是历史的人的存在形态;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现象同时乂是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文化是文明的表现,有其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的特点!(-)文化传承、传承机制。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负载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的涵盖文献文木、世俗礼仪、政治制度、教育模式等等在内的一整套有机的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

6、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文明的特征。传承的内核就是传承机制,在传承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起主导作用。具有方法论意义。文化的传承机制则决定了文化传承体系的走向,是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中华文化能够绵延儿千年而不断,除了中国文化的基木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外,和中国文化自身的传承机制息息相关;这套机制在文本上体现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损益机制;在政治上尊正统,排异己的集权机制、思想上以儒家为核心,儒道释结合的互补机制;在人的教化和官吏选拨上重德性重品行内外兼修的机制。总的来说,在人的层面,注重内化于心,以正心诚意

7、;外化于行,以治国平天下;在思想层面,内求完善,至圣世绝学;外达庙堂,以正天下。以教育的方式使人成为文化的人,通过出仕,推而广之;而又以人的绵延不断,造就了其文化的绵延不断。二、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在探讨文化传承机制的重构之前,我们先来考察:当下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在哪?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徳失

8、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依据笔者自身的生活经验,现实生活屮的个人几在做事时或多或少都接受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