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ID:45919306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_第1页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_第2页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_第3页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主探究个性思考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李静胡东芳先生在东西方教育杂谈之六《谁來改造我们的课堂》一文中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了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画而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这些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相当普遍的,总的特点就是:“封闭式”,即教学观念封闭、教学吋间封闭、教学空间封闭、教学内容封闭、教学形式封闭、教学过程封闭、

2、教学评价封闭。试想,这样封闭式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如何能培养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教育界捉岀了构建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课题研究,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验,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口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现在,广大教师已经越來越注重先进理念的学习,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我们的学生是不是真正就成为了探究的主人了呢?以下就是发生在我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的一幕。按照我以往的习

3、惯,先让学生去数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数一数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有什么联系,从而悟岀体积公式。而这天我却另起炉灶,变成了这样的上法:一上来就直接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然后问学生,你们每个人手中都冇一个长方体,你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來求出它的体积吗?同学们认真地观察了手中的长方体一番后纷纷举起了手。生1:我可以把长方体象书木上一样分割成一个个体积是一立方厘米的小止方体,这样就能够算出它的体积。生2:我觉得这个方法在实际生活小不大可行。万一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很大,岂不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吗?而

4、且稍不留神就容易数错。生3:我有一个好方法,只要把长方体的长、宽、高连乘所得的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此言一出,教室里顿时一阵喧哗,有坚决支持的,有半信半疑的,也有竭力反刈■的?这时,我出示了探究方案表:(1)你是否赞成刚才这个同学的观点?如果你同意,请试出说出你的证明方法。如果你不同意,请试着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除此以外,你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吗?你的这个方法能让别人信服吗?(2)请你别忘了在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和你的学习伙伴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好吗?根据研究表,学生从自己实际知识经验和实际思维出发,思考着自己要探究的问

5、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尝试着进行实践证明……在一番真正的自主学习活动Z后,师与生、生与生Z间充分地展示出完全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我的实话实说一:探究性学习向“好心的老师”说不。诲人不倦固然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品德,但是我们却很遗憾的看到,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热心,总是把铺垫弄得很“厚”,学习新知识的一切准备材料恨不得滴水不漏,以便于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取新知。从某种角度讲,教师这一番深情厚意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都知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渴望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因为他需耍以此来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得

6、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如果教师样样事情亲力亲为,把原木属于孩子的探索空间都占领的话,学生还能从中得到什么快乐,还会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的这堂课还按老路走的话,也许冇的学生会想:求长方体的体积不就是长、宽、高连乘吗?我看过书早就学会了,没劲!可见我们教师的好意学生可并不领情。而按照新的思路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引起了不同的猜测,为了让別人对口己的答案也心服口服,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中去,真正领悟出长方休的体积为什么是将长、宽、高连乘?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我想,这才是探究性

7、学习的真谛。我的实话实说2:“狠狠心”放手让学生亲力亲为。我前后两个教学案例都有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形虽似神却离。按我以前的教洋方法,学生虽有“看”、“摸”、“数”等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但都是机械的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其实不是真正的探究,思维的含量也极低,充其量是为了得出某个数学结论,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的第二种教学方法,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口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小被

8、深化。有的老师可能担心:这样做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万一导致局面难以控制该怎么办呢?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象过去那种在课堂教学中竭力避免一些特殊的问题,是很不明智的,殊不知这些材料,都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对所要思考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既然如此的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