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

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

ID:45921104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_第1页
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_第2页
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_第3页
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幼儿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接触的机会无处不在,如今天是儿号、家住儿层楼、家中有什么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等,这些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同时它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生活性也很强。在口常教学中,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知数学现象,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孩子们解决现实牛活屮数学问题的能力。一、问题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幼儿探究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幼儿产牛学习的兴

2、趣,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我边设疑边解惑,千方百计从幼儿的身心内部把活力调动起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我从幼儿的主体地位出发,围绕教学的目标,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在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中,一开始我就设置问题情境:“老师这里有两桶米,你们看看是圆桶的米多?还是方桶的米多?我们怎样知道桶里的米有多少呢?”有的说用秤来称一称,冇的说用碗来量一量。我就让幼儿参与第一次探究,用碗来量米,量完后。我就设疑:我们每个组的米一样多,大家用的是同一个碗,可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设疑,激发了幼儿自主去探究,把幼

3、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來,从探究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寓教于乐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唯冇玩才能在玩屮创造,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山的环境中,幼儿心情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与周围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下,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我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在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屮,就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诱发幼儿自卞

4、探究,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参与。首先,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玩”的环境:米、不同形状的米桶、不同大小的碗、直尺、秤等,孩子们一看到这些器具,就有点跃跃欲试了,然后让他们用碗去盛一盛、量一量,他们可起劲了,两人合作,一人用碗盛米,一人记录,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积极的状态。通过“玩米”,有的幼儿发现每个组同样多的米,同样人小的碗,但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有的发现不同大小的碗,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幼儿在轻松自山的氛围中,发现了问题,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诱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三、实践操作幼儿的思

5、维是具体现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屮的形象来思维。所以,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引导幼儿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去探究、去发现,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促进了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在组织科学活动《有趣的测量》中,通过四次操作测量。第一次探究操作,使用同种类型,同样大小的测量工具(碗),自由探究,自由测量,最后孩子们发现,每组的米一样多,碗一样多,碗同样大,而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我让幼儿找出

6、原因、分析讨论,最后幼儿得出结论:每碗耍盛满,然后用尺竖直沿着碗边轻轻刮平。笫二次探究操作,孩子们用刚才得出的结论(每碗要盛满,然后用尺竖直沿着碗边轻轻刮平)去探究,并进行记录,最后得出:当我们的方法正确时,同样的碗,用同样的米,结果是一样的。第三次探究操作,测量圆桶里的米和方桶里的米是多少。孩子们同样边操作边记录,最后测出两桶里的米是一样多。第四次探究操作,用三种不同的碗进行测量,最后得出用不同的碗测量,得到的结果不一样:碗越大,盛得碗数就越少,碗越小,盛得碗数就越多。孩子们通过四次的探究操作,得出四种不同的结论。这

7、四次探究操作,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反复的探究操作屮,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四、敢于放手在组织数学活动时,老师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幼儿的自主操作在前,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提问在先,教师释疑在后。所以,我在组织数学活动《冇趣的测量》屮,我没冇直接把知识讲授个幼儿,而是敢于放手,让幼儿“经历冲突、自主探究、品位有趣。”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猜测米的多少:“老师这儿有两桶米,你们看看是圆桶里的米多,述是方桶里的米多?”孩子们有的说圆桶里的米

8、多,有的说方桶里的米多,大家意见不统一。我就让他们说说该怎么做才知道两个桶里的米的多少。他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用碗来测量,哪个桶里的碗数多,就说明它的米多。所以,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的探究操作,而探究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还是不能比较出桶里米的多少。我再次让他们讨论该怎么做,就这样,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反复探究操作,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