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管论文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

ID:45923976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_第1页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_第2页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_第3页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_第4页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环境监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环境监管论文1我国的环境监管现状1・1我国对环境的监管方式我国对环境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环境监督检查;二是环境行政许可;三是环境行政处罚。1・2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体系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体系由以下各部分组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第1款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二是环境保护基本法,即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三是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相关法,数量有几十部;四是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数量有25个;五是数百个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六是700多个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规章;七

2、是1300多项环境标准;八是50多个我国加入或签署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2]。上述部分构成了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体系。2我国环境监管中的问题2.1环保“第一审批权”未落实,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一项主要制度,它在保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上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以下三种情形导致环保“第一审批权”未落实,造成老的污染还在治理,新的污染源又产生的恶性循环。一是在经济增长仍然是衡量和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政绩的主要标准情况下,容易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看重短期利益,片面追求GDP增长,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

3、增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降低环保准入门槛,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就开工建设,未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就投入生产,甚至有的地方还出台一些有悖于环境保护的“土政策”;二是建设项目相关审批部门各自为政,忽视或淡化环保审批,只要申报本部门的资料齐全就给予通过,导致大量建设项目跳过环保部门取得了后期相关证照,直至污染问题发生环保部门才知晓,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三是一些违法企业不重视环保审批,有意绕开监管,“先上车、后补票、甚至不补票”的现象大量存在,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和破坏⑶。2・2建设项目分级管理,环保“三同时”监管存在漏洞我国建设项目实行分级环境管理制度,国家、

4、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按照权限的划分,分别负责对应行业和对应规模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三同时"监管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这种情形将造成“三同时”监管两方面的漏洞,一是有审批权的上级环保部门因地域原因对项目的实际不太清楚,提出的审批要求可能与实际不符,后期也不好对项目进行“三同时”跟踪监管;另一方面,项目当地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缺乏项目信息,对项目的环保审批要求、建设工期、试生产情况不了解,无法跟踪进行“三同时”监管,导致一些企业长期打着“正在建设”、“试生产”等旗号,长期建设、久试不验,游离于“三同时”监管之外,等到发现问题时,已错过了改正的有利时机。带

5、来的后果就是大量建设项目达不到环评要求,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种形式,未能发挥”防治污染”的指导作用,形成项目重审批、轻监管,审批数量高、而验收比例低的尴尬局面[4]。2・3环保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分散,致使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我国实行的是环保统管与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可环保部门如何统一监管,分管部门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法律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造成环境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利的事情抢着办、无利的事情推着办的现象。执法主体林立、管理职能交叉、权责分散,部门协调难、执法成本高成为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环保部门的统管地位在实践

6、中不过是一纸空文。一旦发生环境问题,首先想到交给环保部门处理,而其他分管部门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而当环保部门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其他分管部门配合时,其他分管部门可能因为管辖权益的原因有可能配合.也有可能不配合,因为大家的执法地位平等,环保部门就只能与其他分管部门协商,而在协商过程中,极有可能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2.4法律可操作性不强,执法手段软弱无力长期以来环保法律一直被称为豆腐法,其原因:一是法律操作性不强,立法领域存在空白,有的方面无法可依、有的法律条文之间互相冲突、有的规定过于粗略,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法律条款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二是法律

7、规定“软”,要求或禁止的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支撑,致使环境监管部门面对违法行为时常常束手无策;三是权力小,环保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等行政强制手段,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不容易得到落实;四是违法处罚轻,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对于环境受到的严重损害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很难起到警示和遏制污染的作用;五是执行周期长、程序复杂,对屡查屡犯难以执行到位⑸。这些原因导致环境执法不到位、难到位,难以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2.5单一薄弱的监管力量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管理需要我国对环境的监管部门虽然有十多个,

8、但对环境的真正监管主要还是依靠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对环境的监管则主要依靠环境监察机构现场监督检查。现场监督检查具有点多、面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