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

ID:45934060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_第1页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_第2页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_第3页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_第4页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摘耍:《墙上的斑点》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Z-O以《墙上的斑点》为例,来说明意识流小说叙述主体的转换、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体会以及具有核心功能的联想这三方面的写作特点。关键词:意识流;叙述主体;联想中图分类号: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33-0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以及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道徳方面的危机不断加深,旧的传统价值观念不断瓦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五花八

2、门的创作理论和文学流派。现代派小说家为了表现自己的迷惘和现代人精神世界方面的危机,便从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到了人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上,这样英美的意识流小说就应运而生了。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夫以及美国的福克纳就成为英美意识流小说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按弃传统小说的形式与结构,以时间与意识为中心,将一股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可以表现作为人类普遍经验的个人精神生活和深埋于人物隐微的意识活动。下面我们想以《墙上的斑点》为例,来说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一、叙述主体的转换《墙上的斑点》

3、中的叙述主体是以第一人称“我”开始的,这样的叙述主体给读者以叙述主体弱化的印象。与伍尔夫写的《达罗卫夫人》不同,她在作品中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达罗卫夫人和精神病患者史密斯的意识流好比电影镜头一般交替出现,转换频繁。作者自然而然将读者从一个人物的意识带进另一个人物的头脑,其间不留明显的轨迹。而《墙上的斑点》中叙述主体却扮演着双重的角色:首先是叙述者向他的读者讲故事,然后是作者向作者的读者讲述的叙述者的讲述。结果,叙述者的讲述成了作者的整个叙事结构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在

4、一个层面上的讲述,在另一个层面上变成了被讲述的内容。文中开始首先提到,“我抬起头來,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肴一件新鲜事物。”从小说开始写到了叙述者向他的读者讲故事,后来把墙上的斑点联想成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的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然后通过联想,作者乂开始转述叙述者的话:“他们就是这种人家一一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來的遭遇了。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通过这

5、段原文我们可知,叙述主体首先是由“我”开始的,然后通过不同的叙事主体“我们”、“他”来向读者展示出一个乂一个故事。乂如,“大自然乂在这里玩弄她保存自己的老把戏了,她认为这条思路至多不过白白浪费一些精力,或许会和现实发生一点冲突「在这段话中叙述主体又变成了“她”,作者通过“她”的思想来表达自己向往平静生活的愿望。《墙上的斑点》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在传统小说中,用第一人称“我”來叙述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意识流”小说中的“我”,并不像传统小说中的“我”那样,是作者借助于“我”的眼睛来看他人的行动、叙述他人

6、的故事,而是“我”在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重点在于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是主人公在自己说着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心理过程。正因为如此,在“意识流”小说理论中,有所谓“小说家退出小说”的说法。既然让小说家退出小说,那谁在写小说呢?一一那就让人物自己來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叙事主体的不断转换实际上是叙事主体的一种淡化,与传统小说的叙事主体不同,作者一方面把自己看成是叙事主体,另一方面用别的叙事主体来表达自L1的思想。二、以叙述客体为核心的联想运用自由联想的写作技巧是意识流小说的一大

7、特点。其中,在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屮,作者运用自由联想的才华在史密斯的内心独白屮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史密斯在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战争之后一直惊魂不定,他感到这个疯狂的世界己经摇摇欲坠。他在伦敦街头的所见所闻常常使他联想起战场上的亲密战友埃文斯。神经失常的史密斯独自坐在公园的椅子上胡思乱想:想到椅子旁边没树,从而想到人类不应该砍树,又联想到杀人。这些想象内容似乎都没冇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对揭示小说主题和渲染人物意识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为史密斯最终跳窗自杀埋下了伏笔。而《墙上的斑点》在小说一开始就点明了要

8、叙述的客体就是“墙上的这个斑点”,由这个斑点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斑点想成各种事物,从而产生丰富的意象,最终以“原来斑点是一只蜗牛”而结尾。叙述者最初从“墙上的斑点”得到的外观印象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口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接下来依次把这个“斑点”想象为:(1)“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2)“可是墙上的斑点不是一个小孔。它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比如说,遗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3)“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的那个斑点,它竟像是突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