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

ID:45934428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_第1页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_第2页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_第3页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潘先生在难中》的讽刺艺术【摘要】讽刺艺术一直是《潘先生在难中》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三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潘先生在难中》的体现。【关键词】讽刺艺术细节写实利己主义讽刺作品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很早,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里就产生了不少成熟的作品。如庄子的许多寓言,像《东施效颦》《望洋兴叹》等等。随后,还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讽刺作品,如被鲁迅先生誉为“足称讽刺之书”的《儒林外史》,鲁迅的《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城》,当然还包括叶绍钧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叶绍钧作为一名教育小说家,他的小说常常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但写的最好的,还是小市民和

2、具有小市民习性的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他的教育小说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暴露出了教育战线的黑暗内幕,而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正是作者描写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代表作。下面将分析这一代表作的讽刺艺术:讽刺内容以潘先生为活动线索《潘先生在难中》以潘先生的活动贯穿全篇,以1924年江浙战乱为背景,描写了教育职员潘先生在动乱中举家逃难的种种可笑而又可鄙的行径。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战争要来时,潘先生带领妻儿逃离小镇,奔往上海的情形。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只是风闻军阀即将在本地区开战,他就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

3、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一路上历尽艰辛,妻子和孩子失散,觉得家破人亡,找到后又马上松弛下来,开始沾沾自喜,仿佛“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遇不到了。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只要跨出那一道铁栅栏,就有人保险”。好不容易地找到了一家有空房的旅馆,他先是抱怨“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后来一想到现在全家逃难成功,竟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迷迷地笑着。作品通过展示潘先生逃难前的慌乱,逃难中的狼狈,以及逃到成功后的庆幸等行为,生动地讽刺了潘先生遇事惊慌、自私、苟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态。第二个片段,写潘先生独自回到小镇的情形。到了上海的

4、第二天早上,潘先生一想到学校马上就要开学了,而自己却不辞而别,若是教育局长追究起来,就有可能会丢掉学校里的职位。虽然又舍不得老婆孩子,最后“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回去一打听,学校果然要开学,而且还要趁机裁员,他为自己的主意表示赞赏。为了迎合上司的“赏识”,他积极筹办开学之事,可结果却是,战火再起,铁路不通了,学生们也大多随家长避难去了,潘先生白忙碌一场了。为了“保家”“活命”,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缴纳会费申请会员,又宣称学校房屋可以作为妇女收容所,换来了全家“救命的神符”一一旗子和徽章。这一部分的描写表现出了潘先生投机钻营、懦弱、虚伪的性格特征。

5、第三个片段,写潘先生一打听到正方失守,觉得徽章也不安全,于是就连夜躲进红房子,与教育局长等三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后写战事结束后,他不知廉耻地给杜统帅写颂词。通过这部分的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潘先生胆小卑怯、麻木、趋炎附势的奴性心理,也从侧面批判了军阀混战所带来的灾难。二.讽刺意味通过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高超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对所刻画的对象作逼真生动的细节描写。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没有真切生动的艺术形象,就谈不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O叶绍钧先生很善于通过精细而冷静客观的描写传达小说的题旨的。《潘先生在难中》里面的细节的选取与运用,透露出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自私,不由得要刺他们一下的用意

6、。这方面的例子在文中是随处可见的。如对潘先生两次不同的喊车细节的描写,第一次是在他全家历经千辛万苦挤出车站,很入调地喊“黄包车”,还很“威严”地扬起了头,摆着傲慢的手势,很老道地很车夫讲价,处处流露出他那种成功逃出生天的洋洋自得的心理。第二次是在他回家乡之后,听说正安失守后,“惴惴地,歪斜的赶到了家”,胡乱地收拾一下包裹,仓皇出门喊车,也顾不得讲价就迫不及待地跳上车,连催快跑,突出了他疲于奔命.抱头鼠窜的可笑行径。两次喊车的不同行为,展现了人物前后鲜明对立的心理,塑造了一个空虚、懦弱.胆怯的灵魂。再比如,文章最后几段,潘先生先是假意推迟写彩牌坊,后来经大家“一致推举”,他觉得

7、这当儿很有点意味,感到自鸣得意。接下来,“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咋看起来,潘先生貌似很有才华,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三幅,实际上讽刺了他一气呵成大诵军阀的可笑又可鄙的心态。“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在眼前一闪。”进一步讽刺了潘先生不是不知道军阀给社会带来的灾难,但为了饭碗,又毫不犹豫地向军阀献谀谄媚。最后又写了两个职员逢迎的话,其中一个对潘先生所写的“德隆恩溥”赞叹说“这一句更见恳切”“恳切”这个词使这位职员谄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