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ID:45938648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_第1页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_第2页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_第3页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_第4页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一、“传美”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丿力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中华传统美德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髓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

2、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牛,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徳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

3、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充分发掘传统美徳这一徳育资源,,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例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去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

4、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重大。二、“传美”教育的现状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屮华传统文化,从屮寻求治国之道,寻求国家发展的动力。当代世界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们认为要拯救世界性的道徳危机,就要学习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甚至认为21世纪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话的意思是说,在21世纪,屮国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1988年

5、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収中国孔子的智慧”。可见以孔子“儒家伦理”为主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早就提侣,整理与承接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匕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提出“把儒家基木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来抵御西化,还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屮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徳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这些美徳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

6、盛的生命力和枳极的现实作用。青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因此,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三、“传美”教育的重耍途径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的教育方法。因此,学校要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木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7、的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加强对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1、走进新课程,优化教学冃标和教学内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为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各学科教师应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把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学科德育切入点,以直接渗透、间接渗透或重点渗透、随机渗透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渗透“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教师首先是作为教育者,莫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觉学习,提高自身教育魅力,不断

8、完善人格的过程;其次,是受教育者,通过正面、规范、递进的“传美”教育课、主题班会课等途径,学知明理导行;再者,就是所“学”内容,时代在发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也应富有时代气息。有选择以当代杰出人物为切入点,抓住时机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去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