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

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

ID:45940835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_第1页
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_第2页
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考试,应以纲(大纲)为纲,以木(小语教材)为本;重视写字,重视积累;立足课内,延伸课外;以考查“双棊”为主,注重发展智能,培养创新精神。根据“大纲”的要求与教材内容,我们认为,小语素质教育考试的内容主要山写字、积累(含朗读、背诵)、理解与运用(包括字词句段、听说和阅读)、写作这四大块组成。(一)考什么1.考写字。写字采取平时测评与期终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测评包括以下儿项内容:①生字书写。要求养生严格按照汉字在[I]字格里的布局写,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宽右窄,是上窄下宽,还是上宽卜•窄,或是左右平分,上下平分;这一笔在出

2、字格里的哪一格的什么位置上都要严格要求,写完后,要求评分,这里的评价主要以书写正确、笔画书写(包括运笔方法)规范、间架结构合理为主要依据综合评价。②听写。以止确为主,美观为辅评分。③三至六年级的钢笔、毛笔字书写。④期末考试考在III字格里正确、规范的书写。2.考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训练思维的重要手段。对朗读的考试也釆用平时检查与期未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要求毎节讲读都应检查学牛(5人左右)朗读悄况,好的及时表扬,不好的通过指导后要求重读、直到读好为止。期末测评让学生自山选读一段课文,按要求评分。3.考背诵(包括默写)o背诵是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

3、;语言材料的积累量定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跟朗读一样,也是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求学生能止确熟练地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其他篇目。按统编教材计,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课文共107篇,平均每一年级背诵18篇,基本控制在每两周背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背诵的测评方法是根拯平时口头背诵与书面考试(默坷)相结合的记分方法。口头背诵的要求■朗读的耍求相一致;书血考试要求字、词、句、段和篇均有所体现。1.考语言运用。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课文中学过的常用词语要会运用,学过的丰富多采的句式也耍会运用,至于课文所包含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运用

4、。语言运用这一块主要包括拼咅、字词句等。语言运用考题的形式宜采用课文屮出现过的练习形式,考题题干表述要规范、清楚,有的还要举例。另外,为了促使听说训练能够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听话说话也列为各年级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2.考阅读。评价小学牛的阅读能力,主要看他们对课文内容是否读懂,阅读技能是否熟练,是否达到一定速度。阅读的考查为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对于课文阅读,只考查学生是否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对于课外阅读,则考査学生的川纳层意、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的能力。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量的比例应为1:2;阅读考试时间应限定在10

5、至20分钟;从二年级开始考阅读。3.考作文。作文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阶段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最后一次作文作为考试,然后结合平时作文的成绩,综合评出作文成绩,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比例-•般控制在5:5o(二)怎么考1.采用平时考查、阶段考查和期末考查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2.加强平时的考查,做到“当堂清”和“单元清”,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性、动态性、连续性的评价。所谓“当堂清”,是指采取口答、笔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查学生知识的学握情况,随堂测试,登记成绩。“单元清”包括“单元过关”和“单元抽测”。“单元过关”:每一单元要求学生

6、认真做好测试题,教师根据学生答卷的情况找出主要问题或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保证全体学牛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单元抽测”:由学校根据各年级、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进行不定期的单项抽测,共同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调控指导教学。1.期末考试根据分类的项目,采取一边复习、一边考试的做法,把考试变为复习知识、深化巩固固的过程。考试有笔试、口试,有随堂进行的,也有统一定时完成的,学生参与评估,相互评价。2.采用板块考试然后累计语文成绩的方法。3.单元过关和期末考试综合卷可试行ABC卷制(A卷:除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7、设加试题,以鼓励冒尖、培养创新精神;B卷:只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C卷:适度降低考查耍求)。可以打破班级考试制,由学牛口由参加其中某一类考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