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

ID:45941779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_第1页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_第2页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_第3页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柯山红日》拍摄于1960年,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康藏这一雪域边地,打破了汉族文化屮心观,展示了屮国文化和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形式上,将传自西方的歌剧和屮国传统的戏曲相结合,并溶入了少数民族音画元素。虽然《柯山红日》充满了汉族对异文化的想象,宣传意图强烈,视觉效果不佳,但就以上两点來说,它的意义己超出了一•部普通影片所应负的职责。它独特的选材填补了新中国电影的拍摄有区。中国论文网[关键词]《柯山红日》康区歌剧多元化多样性拍摄于I960的《柯山红日》改编白同名歌剧,影片仍然用歌剧形式反映了当吋康区的社会状况,以及解放军进入康区后的各种利

2、于康区社会变革的措丿施,显示了民主改革的必耍性与历史必然性。单从影片本身来看,对于该片的评价,大多认为它是特殊年代的应时Z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而,都不能位列上层。但是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甚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将《柯山红日》作为影视文学來阐释,那么,则可以说无论是从文学样式,还是文本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填补了创作盲区,作了人胆的艺术尝试。首先,有必要先强调“文学”的定义。纵观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内涵一宜是经久不衰的争论话题,但是,对于“文学”的外延,则可以做出明确的辨别。文学,是既包括书写文学,包括口传文学,也包括以电影、电视、网络

3、为媒介所成的文学形式。19壯纪,随着电影的诞生,文学的外延相应得到扩充,影视文学成为了文学家族中年轻的、充满现代色彩和科技元索的独特组成。1896年,电影诞生不到半年,便传到了中国。中国电彩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现当代中国文学也理应将中国的影视文学包插在内。因此,任何一部影片的贡献,不仅具有电影史方回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学史方甸的意义。这也是将本文的题日限定于“中国电影文学”上的原因。1949年是新中国电影的创建吋期,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电彩也在政治大旗下饱含激情地行进。1959年中国电影界的创作高潮与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任务密切

4、相关。1958年11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各电彩制片厂厂长会议,周扬提出了献礼片“内容好”“风格好”和“声光好”的标准,并要求突破战争题材偏多的不足,离开“革命经”和“战争道”。[1]这也催生了8部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产牛,为“难忘的1959年”中国电彩增添了亮色。受1959年的影响,1960年,许多艺术家对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投入了更大热情,共拍了11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占当年总量的1/6,为历年之最。这其屮就有歌剧改编而成的反映康区社会变革的《柯山红口》[2]。歌剧《柯山红口》在歌剧表演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当时有人对此进行了总结,他们重点强调

5、了导演与演员向传统戏曲学习,创造出新的形式和独特风格。[3]用歌剧形式反映当时的重大事件,紧密配合当时斗争需要,是我国新歌剧运动开始时就树立的风格,也是我国新歌剧的传统。《柯山红日》能够在康巴叛乱之后不久,就把这一•事件用歌剧形式反映岀來,时人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4]以上引用就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给予了影片《柯山红日》高度评介。而这两方而恰好正是对现代中国的影视乃至文学创作不足甚至空白的填补。第一,是题材的独特,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康区这一雪域边地。中国幅员辽阔,但是,却如童庆炳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说明,“川康边地是被社会和文学遗忘了的”

6、。藏区以它的神秘、独特使人迷恋,藏族文化悠久而璀璨,藏族文学倚凭特有的民族风情和高原色彩成为世界文坛上的奇葩。但是藏族文学或反映藏区的文学在二十世纪却心在创作者和受者都较少的局面。而在这少量的相关藏区的作品中,人部分乂都是反映西藏的。藏族内部支系众多,内部文化也是多元一体格局。传统藏区分为三个区域,即“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茹”“下部多康六岗”。藏族文学史的书写上,同样也存在“中心边缘”的划分模式。相关康区的文学在整个藏族文学史屮的比重也很少。30年代,汉族作家周文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将川廉边地作为创作对象的专业作家;50年代擦珠?阿旺洛

7、桑的《金桥玉带》反映了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顺利通车。在电影史上,30年代孙明经拍摄的一•些影像资料曾反映了川康的茶马古道,50年代的青年导演李俊拍过纪录片《.康藏公路》。八十年代后,藏区成为很多专家学者争相驻足Z地,但是反映藏区的不少,涉及川康边地的作品却仍旧屈指可数。现在通行的现当代教材也很能说明问题。现代文学中几乎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学,在当代文学中也往往只安排一章,且有补充和点缀之嫌。所谓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实际上是“汉语言文学史”。这些都反映了我们认识中华多元文化多样性仍然存在严重的雾障。“拨去雾障,展示中华多元文化的真相”在今天己成

8、为共识,也有很多具体的实践正在行为过程中。但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样的动作就显得尤其珍贵。这也是我们今天看重《柯山红日》的原因所在。哪怕是现在,对1960年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