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ID:45946789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_第1页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_第2页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_第3页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_第4页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贝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摘要]海贝具冇成为货币的天然优势。在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长足进步,掀起三次社会人分工,产品剩余增多,商品交换频繁,为海贝兴起奠定了历史基础。贝币兴起于夏,盛于商、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终于秦。[关键词]贝币;海贝;商族;金属货币贝币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在中国人范围内最早流通的物品货币。研究贝币的发展历史,不仅对了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贝币兴起的历史条件、贝币的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探索。一、贝币兴起的历史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贝”泛指海贝

2、,它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在全国大范围内流通的物品货币。利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在世界上其它的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产物。而商品的出现又是生产力发展、劳动产品出现剩余并用于交换的结果。因此,要了解贝币的兴起,就必须了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原始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根本就没有剩余产品,不存在着商品交换。原始社会晚期,人类学会了培植谷物、驯养家畜,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使商品交换有了可能,并引起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畜牧业部落和农业部落之间经常互通冇无,以物易物,有力地推动

3、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I韦I进一步扩大,但此时的商品交换仍是以物易物。随着社会消费日益增强,剩余商品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商甜交换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使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商品生产交换的口益增多,商人不得不寻找一种较为简单的交换

4、方式,以使商品获得大量而又尽快的流通,于是交换媒介一一货币,便应运而生。总而言之,货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海贝的天然优势原始货币为实物货币,生产工具、布帛、皮张、粮食、牲畜、龟壳、齿角、珠玉、海贝等都充当过交换媒介。但在我国大范I韦I内最早流通的物甜货币,非海币莫属。此皆海币本身天然优势之使然。一是海贝产于东南暖海,从海边运到中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它是有价值的。二是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海币的运量是有限的,物以稀为贵,因此更受欢迎,且不会供给过多,以致泛滥。三是海币小巧玲珑,色彩斑阑,是华丽的装饰品,具有使用价值。四是海币质地坚硕,易于保藏

5、。五是贝币不用分割,自身就可以成为天然的计算单位,将其打磨穿孔,用绳子串起来,既易于计数,又便于携带。二、贝币的兴起一一夏朝贝币兴起于夏代,可以从诸多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得以证明。首先,是史籍中对夏代贝币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虞夏Z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1]。”可见,虞夏之时,贝币成为流通货币之一。桓宽在《盐铁论?错币》中载:“故教与俗改,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2]。”玄贝,即黑色的贝壳。由上可知,夏代已经用玄贝充当货币了。其次,在考古发掘中亦发掘出少量夏代贝币。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

6、文化遗址中出土了12枚夏代天然海贝和仿制的骨贝与石贝[3]。夏代贝币的发掘岀土量虽少,但至少可以证明贝币于夏代已经出现了。反之,亦可推测,夏代贝币的流通量较少,流通范围较小。从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看,可以确定中国贝币起源于夏代。三、贝币的兴盛商、西周贝币兴盛于商、西周,主要变现为贝币成为当时流通全国的主导货币。其证据如下:首先,是出现大量以“贝”为构成部分的汉字。商代和西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耍时期,常用的大多数汉字,都成型于此时期。许慎《说文?六篇下?贝部》[4]收录以贝为主要构件的字多达59个,如价值功能方面的:赐、赏、财、资等,流通功能方面的:买、卖、贸等,支

7、付功能方面的:赎、贡、费、赋等。通过许慎的解说,参之以先秦典籍及英注疏,辅之以其它层面的汉字构形与分析,便能窥测到商、西周时贝币已经成为当时流通全国的主导货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流通、支付的功能,渗入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是考古发掘方面的佐证。在已发掘的商周时期墓葬中,大多都有发现随葬的贝币,按身份等级的不同,少则几枚、十几枚,多则成百上千枚。如1965-1966年,东益都苏端口屯一号亚字形商代晚期方伯墓,随葬贝壳就多达3790枚;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屮,随葬的贝币更是惊人,多达6680余枚[5]。第三,从相关史籍的记载,可

8、以看出当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