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

ID:45949525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_第1页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_第2页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_第3页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_第4页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攻击性儿童的转变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差,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相互间发生的矛盾,因此攻击性行为在4〜6岁幼儿中显得尤为突岀,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和抢别人东西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攻击性儿童的典型表现一一以“斌斌”为例一直以来,在我们老师口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斌斌恰恰是与之相反的,是一个不愿听从老师安排,喜欢自行其是的孩子。于是,在要求“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行为”的环境中,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被归入“特别儿童

2、”行列屮。他曾经对我说过:“老师,我不想打人,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我是不是个坏孩子?”“老师,我想做个好孩子!”我心里一阵阵难过,于是对他特别关注。斌斌是上学期转到我班的,其父母自己经营一家笏房,很少与孩子在一起,孩子都是让保姆带,并且换了好几个保姆,原因都是斌斌太难管。他转到我班也是由于斌斌在其他幼儿园攻击性很强,爸爸妈妈整天给人赔礼道歉,最严重的一次把别的小刖友头打破了,老师提到他就头疼。到我班后,平时却不太爱说话,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很专注;喜欢搞破坏,喜欢打人,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如果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掉眼汨,一声不吭。小朋友则是不停告他的状。相对而言

3、,斌斌的确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一一任性、不受约束、好强、喜欢攻击别人、自己被侵犯时采取过激的方式反击……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斌斌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激烈。活动镜头一:搭积木时,孩子们正在用积木搭房子、桥、公园等各种建筑,斌斌跑到小明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小明他们几个叫道:“快放下,是我们的。”可斌斌没理,往他搭的桥走去。这时,小明一把抓住斌斌的衣服,斌斌-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小明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似乎想一起对斌斌讨个说法。斌斌则握紧拳头,双眼睁

4、大,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把你们都打死!都走开!”孩子们被他的话吓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分析: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攻击冇两种表现方式: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直接攻击是对欲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案例中斌斌的表现应属于这类。幼儿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判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通过攻击手段产生的结果,因此幼儿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斌斌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玩具”,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打你,我就能得到玩具。”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

5、段,同时也用同样的手段来恐吓对自己不利的同伴。活动镜头二:小朋友准备画画,很多小朋友说:“老师,我的记号笔不见了最后大家在斌斌的筐子中找到一大把笔。涵涵生气的说:“你是小偷!”斌斌狠狠瞪他一眼,然后可怜兮兮地看看我。我问:“你为什么拿别人的笔?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你跟我过來!”刚转身,就听到“啪”的一声,斌斌伸手给涵涵一个耳光。我非常生气地把他拉过来,他开始咬嘴唇,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一句话也不说。分析:挫折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挫折会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受到挫折时,易出现攻击行为。幼儿也

6、是这样,由于受到别人的批评或自己的成就感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将不满发泄到别的幼儿身上,从而出现攻击行为。斌斌在受到涵涵的嘲笑时,出于对自己利益的维护,对涵涵产生攻击性行为,他甚至觉得可以用眼泪來障取老师的同情和原谅。事实上,这以后他仍拿同伴的东西,可他却把赃物转移到别人的筐子里。活动镜头三:亲子集体舞活动时,家长和小朋友都在认真跳舞,斌斌却前后乱窜,一会踢豆豆一脚,一会乂学“奥特曼”拍微微一巴掌,或者把别人推倒,得哈哈大笑。斌斌妈妈装没看见,继续忙口己的事。终于有家长愤怒地说:“这是谁家孩子?大人也不管一管,是來跳舞的还是打架的?”并对斌斌说:“你再打我

7、家宝宝我可要找你麻烦了。”斌斌不屑地哼了一声。斌斌妈妈把斌斌一把拉过去,“啪啪”给了斌斌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斌斌嘴巴一咧,大哭起来……斌斌的妈妈生气地拉起斌斌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脸都被你丢光了,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分析:在很多家庭中,不少幼儿都有过这样的经丿力:孩子不听话了,家长采取了粗暴的方法对待,不少的幼儿迫于家长的打骂,就乖乖承认错误,做听话的乖宝宝。幼儿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存储了这种信息,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迁移:我不听话了,爸爸就打我,爸爸一打我,我就会听话,做个好孩子了!这个小M友不听

8、话,我也要讣他听话!在这种迁移Z下,幼儿会付诸行动,模仿成人的粗暴方法,去对待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