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

ID:45953465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_第1页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_第2页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_第3页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_第4页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浅谈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德育价值摘要:孟子首倡的性善论作为儒家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虽提出人性是善的,但性善的扩充还要靠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后天的习染熏陶,因此孟子也十分重视环境和实践的作用。准确理解和把握孟子性善论思想对我国的德育建设有匝要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性善论;德育;价值〈b>孟子性善论思想的主要内容〈/b>1•性善的萌芽孟子讲的人性的“善”实际上指的是“善端”。是讲先天存在于人心中的“善端”,即:仁、义、礼

2、、智这四端。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谓心的内涵就是仁、义、礼、智这四端。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是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属性。“端”在此是开端、萌芽之意。这些善的萌芽,在婴儿时期,未遭到破坏,保持着纯真的本源状态,即“赤子之心”又称作“本心”O因此,孟子强调仁、义、礼、智的萌芽,是先天存在于人心之屮的。“仁”是孟子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人心也”、“仁也者,人也”,强调不忍人之心,这种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同情、恻隐之心。仁,最具体的内

3、容就是“亲亲”,即孝敬父母。孟子认为仁的出发点就是“亲亲之心”,由这种感情出发则有慈幼之心即表现为“孺子将入于井”的“恻隐之心”,由以恻隐之心来处理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大到处理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希望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进一步由爱人推衍到仁民、爱物。“义”对应羞耻之心。凡有所思所言所为,感觉羞耻而不思不言不为,即为“义”,反之则不义。也就是说耍能够区分哪些事情能够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孟了的言论实际上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以羞耻之心为前提的道徳标准。人人都有一颗知荣辱的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只

4、有在此驱使下人们才会奋勇争先、自强不息。社会道德也能够得以净化。“礼”即恭敬之心。孟子又比喻为“止门”O孟子认为,礼更多地表现为…种制度,一种标准,对于这种制度和标准首先应该坚持,但同时乂不能拘泥于礼制,要灵活变通。孟子强调,为人要有恭敬Z心乂称辞让之心,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以礼存心,以礼敬人。“智”即“是非Z心”,不同于现在理解的聪明才智Z智,而是指一种道德判断能力。孟了认为,对于不同的事应该做出不同的裁决或权衡。这就是是非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表明人人都有判断是非、羞恶的本能。2•性善的存养与扩充孟子关于人性四

5、端生而固有的论述,仅仅探讨了道徳的根源,但“四端”并不等同于“四德”O要想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后天的扩充。孟子说道:“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Z矣,若火Z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苟能充Z”“苟不充Z”,孟子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端的两种可能前途。“充”与“不充”,一字之差,后果迥异。不能发扬光大四“端”,仁、义、礼、智便会丧失殆尽;和反,如果发扬光大,仁、义、礼、智便会在人心中充盈起來,“不可胜用”O所以,要想扩充这四徳还必须靠主观的努力和后天的学

6、习熏陶。从这一角度看,孟了十分重视和肯定后天环境和实践对人“四德”形成的意义。孟了还指出,性跟于心而践于行,也就是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又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的言行之所以高尚,是因为他们内心充盈着善端,由此而表现出美好的人格。一个人的“性”如何,通过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表现出来。人性的美丑善恶,是人的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如此说来,人性的修炼,必须内外兼修。不仅要看内心,还要看外化的行为。〈b>孟了性善论思想的徳育价值〈/b>1.孟子

7、性善论思想的理论价值首先,孟子发掘了人性Z善,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人人都有仁、义、礼、智Z善性,都有趋善的本能,这反映了社会道德归向,激发了人们对理想道徳的重视与追求。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可能,它鼓舞人们追求理想人格,这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完善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树立提供了人性论方面的可能。性善论也强调了人们要注重道徳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要净化社会环境,扬善抑恶,创造良好的道徳氛围。其次,性善论也警示后人,善性虽然是先天I古I有的,但后

8、天不扩充就很容是失去。如果没有后天的主观努力和环境对善端的熏陶和感染,人的善性也会因缺乏关照而丧失殆尽。因此,在徳育过程中,*方面要鼓舞人们发挥道徳主体能动性,加强口身的道徳修养,存心养性,发扬自己的善端;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建设,通过德育工作来激励人、引导人、塑造人,使每一个人充分扩充自己的善性,顺利实现个人道徳的完成。2.孟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