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

ID:45958813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_第1页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_第2页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_第3页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困境石家庄市桥东区检察院孟博宇摘要:木文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状况进行了思考和分析。首先提出了法治对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其次揭示出在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过程屮,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农村法治主体地位的缺失、现代法治理念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法治与“人治”传统的对立、司法制度存在缺陷等方面的困境。关键词: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在我国广大农村,法治介入艰难,法律实施不畅,法往往处于被替代其至遭到排斥的地位,正在经历着沉闷的农村法治化的困难期。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农村社会的法治建设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一、农村法治主体地位缺失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

2、口的比重较大。所以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在法治建设中占有重耍地位,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作为一个合格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这是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条件/'农民是中国法治主体的基础,农民的法治主体现状将严重影响着农村的法治进程。目前,我国农民的法治主体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很多不足。表现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就形同虚设”2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前提,法律如果不被信仰,法治就无从谈起。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rti于法律本身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司法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对法律的无知、偏见、怀疑、漠然,法律没有形成其应有的权威和信仰,而

3、且还产生一种信仰危机。1、农民对法律的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休制的日益完善,各法律争相出台,我国已基本构建和完善了法律体系。但农民对大多数的法律、法

4、马新福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2【美】们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生活•读书•亲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8页。规无从知晓,更不会主动掌握与运用。从笔者的调查数据上可以看出,有约55%的村民表示不知道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约50%的村民对有关农民的基本法律如征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表示不了解,60%的村民对婚姻法的了解也仅限于婚姻年龄,对继承法的了解还

5、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因此许多法律并没有走进百姓生活,成为他们的必需品。人们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法律,依然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解决问题。2、法律权威在农村的丧失法治的最基本要求是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坚决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地位。从木次的调查数据来看,约有70%的村民认为,谁在法院有关系谁就会赢得诉讼,还有不少村民在谈起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吋,总是认为权力可以主宰法律。法律在权力者的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如果与当权者发生冲突即使最后通过法律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这个维权的过程也是

6、困难重重,也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二、现代法治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作为本土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经历了儿千年历史的沉积,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首先,儒家文化主张“仁政”与“徳治”,主张德主刑辅,崇询“人治”而轻视“法治”。所以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法文化中的“重礼轻法”,“重徳轻刑”思想与现代法治中的法律之上观念的存在冲突。其次,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和宗族群体。人们世代聚居,珍视“皇权”和“族权”,按照统治集团的要求,作为国家的臣民,要做服从统治的“良民”和“顺民”,所以在权利义务的系统中,

7、义务是主词,农民少有权利的奢望。所以传统法文化中的权利意识缺失与现代法治社会屮的权利本位观念也发生了冲突。再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忍为上”的厌讼心理结构与现代法治中诉讼意识存在冲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追求秩序、和谐为理想。强调人与自然Z间的和谐、人与人Z间的和谐,更强调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人伦,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多地追求讲信修睦,加之家族组织的普遍存在,并具有国家认可的基层行政和司法功能,法律上的纠纷多诉诸于家规的制裁和家族的调解,以尽量避免对簿公堂,而谋求一种体面的符合宗法人伦的解决。所以累积了农民的“厌诉情绪”,无论是民事冲突和纠纷甚

8、至是刑事案件,都尽量在宗族与宗族之间的内部解决,以无诉为又徳。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制度与现代法治中法律平等观念存在冲突“重礼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的礼是重尊卑贵贱的。"礼"的基本精神就是《礼记•大传》所云:“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儿千年來,“礼”支配着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它不仅被法典化、制度化,使古代法律制度每个方面都散发着不平等的气息,而且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现代法治倡扬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对合法权利的保护和对违法行为的惩处援用同…的法律标准,它是基于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关

9、系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法意识。但是,强调等级特殊性原则的“礼”与注重平等普适性的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