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ID:45960642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4页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屮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与否,很人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而阅读能力是构建语文能力的要素Z-,学生通过阅读识字、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进而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品写作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83-02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

2、的屮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一问到底”或“逐句、逐段串讲”,教学内容条块分割的僵化模式,使得充满人文情趣的阅读教学索然寡味;课堂上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偏重于抽彖思维训练上,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应付考试的灌输及练习多,这无疑朿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以致耗时多,效果少。学生上完一节课,脑子里只留下一些抽象空洞的知识概念,対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并没留下多少痕迹,这势必阻碍了儿童语言的发展,许多人运用语言水平能力差,语病

3、甚多,词不达意,学习语文兴趣低落。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怕学语文,甚至厌学语文。因此,在新一轮小学课程改革实践屮如何树立新理念,让学生多读,读屮感悟,悟中习作就显得尤为重耍。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可作以下尝试。1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多读、熟读、以至于成诵,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将如园出之菜一一不见其长,口有所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把别人的东

4、西内化为自己的财富,运用起来脱口而出,得心应手。对那些优美精彩的片断,更要引导学牛熟读吟诵,在读中欣赏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1.1“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规定了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诵读、背诵、浏览、复述等多种“读”的方法,可见“读”的重要性。形式上冇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读、竞赛读、角色读、男女读、表演读等。“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1.1“品”,让学生在领悟中习得语感传统的讲读法,常常是老师大量的讲析时代背景,解词释义,概括段意,点明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等,这些程式往往“框”住了学

5、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标要求采用诵读品味法,让学生自由地去感受,去领悟,去品味,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例:第十册《丰碑》一课屮,将军看到一位战士冻僵后十分生气,他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如把仲扎”字换成“喊”或“说”再与原句作比较,细加品味,就会发现原句表达了将军当时无比悲痛愤怒的情感,改为“喊”或“说”,程度就大大减弱了。通过这样比较和揣摩,学牛就能进…步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冇效地提高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品读呢?第一,用问题启发品读。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而学生读得少”的问题。为了

6、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强调了多读。这么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目的不明确,耍求不具体,方法不灵活,学生读来读去读腻了,感到上语文索然寡味。关于这种现象,张FT1若先生的话很能启发我们:“怎样组织学生读书?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以问促读……每一次组织学生读,都要有明确的冃的,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老师提出问题和要求,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立即找到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诱发学生去读书。问而后读,读而后答如第九册《FT1忌赛马》,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各个问题上下相联,环环相扣,

7、意思层递,线索清晰。需要指出的是:以问促读“并不等于满堂问”。“满堂问”不能激发学牛上好语文课,反而会肢解课文的整体性,抑制学牛的思维活动,对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极为不利。所以,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围绕文章中心,紧扣教学重点,少而且精。如第十二册《草船借箭》一课,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教学的重点•紧扣这一重点,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1)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忙而不请别人?(3)诸葛亮为什么把动身时间选择在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