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

ID:45963381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9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_第1页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_第2页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_第3页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_第4页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韩洪泉马年伊始,“家风是什么”这一话题仿佛在一夜之间引发了高度关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同名特别调查节目,吹皱了一池春水。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推动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展开。毋庸置疑,良好的家风与家教,是一种积极的道德力量,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从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深入探讨和思考家风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和家教,历来重到后人重视。曾氏深受传统思想濡染,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终其一生,家风的传承,家族的事务,家人的生活,家书的撰写,占用了他的

2、大量精力,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他,从来是乐此不疲的。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对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作以分析,相信对今人不无启示意义。一、继承篇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湘乡曾氏文献补》,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1页。这副由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所撰、令曾国藩所书的对联,既是曾麟书的夫子自道之辞,也是曾氏家风传承的真实情形。曾姓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又兴旺的姓氏,曾氏后裔皆以曾参为始祖。清顺治元年(1644年),曾孟学携家族迁至湖南衡山白果,客居30余年,再迁至湘乡荷

3、塘二十四都,最后定居于沙溪石牌熊家湾,是为大界曾氏之始。嘉庆十三年(1808年),曾竞希率全家迁至湖南湘乡县城南百余里外的偏僻山村白杨坪,这里就成为曾国藩的老家和出生地。曾竞希生子曾玉屏(族中称为“星冈公”),曾玉屏生子曾麟书(族中称为“竹亭公”),曾麟书生子曾国藩。曾孟学的曾孙曾应贞(族中称为“元吉公”)是曾国藩一族的近祖,他勤于耕作,家境日渐丰裕,开启了大界曾氏繁荣昌盛之象,也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基础。作为儿孙,曾国藩继承了中国社会“孝”的传统,对父祖毕恭毕敬,对家事尽心尽力,在总结和传承耕读家风上用力尤多。他虽然在家事上

4、有不论巨细、过于琐碎的毛病,甚至因此受到过父亲的批评,但其用心与初衷是无可厚非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是先辈的好后代、祖父的好孙子、父母的好儿子,他还是叔叔的好侄子、舅舅的好外甥、岳父的好女婿。毫无疑问,他那种强烈的、真诚的家庭责任感,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曾国藩的一生,受祖父辈的影响很大。祖父曾玉屏的言行举止和治家之道,他着意模仿、努力发扬。父亲曾麟书、叔父曾骥云对祖父的敬重和孝顺,他们刻苦治学、热心公益的品德,以及母亲坚强乐观的性格,都对他产生了积极11的影响。后来,他为祖父撰《大界墓表》,其中写道:

5、“国藩窃观王考府君(作者按:指曾玉屏)威仪言论,实有雄伟非常之概,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又说:“吾兄弟威重智略,不逮府君远甚也,其风采亦可想已。”《曾国藩全集·诗文》,《大界墓表》。对祖父的那份崇拜与敬重溢于言表。他又为父亲撰《台洲墓表》,把曾麟书对曾玉屏的孝敬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对叔父曾骥云“推甘让善,老而弥恭”的品格大加赞扬。《曾国藩全集·诗文》,《台洲墓表》。父祖之中,对曾国藩影响最大、也是他最为敬重的,恐怕还要数祖父“星冈公”曾玉屏。曾国藩自幼在祖父身边长大,思想与言行深受其影响,他对祖父的敬佩甚至达到了崇拜

6、的程度,曾说过:“余常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曾国藩全集·家书》,《谕纪泽》,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祖父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他也着意模仿:“吾近有二事效法祖父,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曾国藩全集·家书》,《致澄弟沅弟》,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曾国藩全集·家书》,《致澄弟》,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在写给诸弟和子侄的信中,他常常引用星冈公的一些格言,如1866年曾国荃弹劾湖广总督官文,曾国藩在信中劝他“缓图”:“星

7、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蹈陆、叶、何、黄之覆辙。自金陵克后,常思退休藏拙”,“望弟平平和和做一两年,送阿兄上岸后,再行轰轰烈烈做去。”《曾国藩全集·家书》,《致沅弟》,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对于祖父摸索和总结的以“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更是深以为然,大力发扬。他说:“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惟星冈公之教尤应慎守牢记。”并特别告诉主持家务的曾国潢:“望吾弟专在作田上用些工夫,而辅之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任凭家中如何贵盛,切莫全改道光初年之规模。”《曾国

8、藩全集·家书》,《致澄弟》,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曾玉屏那种老成稳重、坚忍刚强的性格,在曾国藩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曾玉屏多次教导后辈要以“懦弱无刚”四字为耻,曾国藩则以“打脱牙齿和血吞”的“挺”字经为第一要诀,无疑是其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