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

ID:45968155

大小:1.71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9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古代诗歌鉴赏反复吟咏悟诗歌魅力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古代诗歌(诗、词、曲等)是其中璀璨的明珠。阅读古代诗歌,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可谓好处多多。那么,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一、反复吟诵,品味诗词的韵律美诗歌的美,在读时才能感受到。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圣音、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所以,要反复吟咏,感知诗的意味,提高感知美的能力。如:例句语言特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句式短小,节奏急促,声音高昂,给

2、人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感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节奏柔缓,声音低沉,给人以柔肠百转、委婉哀痛的感觉。二、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创设的画面诗歌是最精练、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描绘一个个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即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美不胜收,言简而义丰,妙不可言。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原句读者组合意象后形成的画面碧云天湛蓝的天空多么明净黄叶飘飘铺满了大地江河也染上了秋的颜色水汽雾霭凝成了秋的绿意夕阳西下,映照着山的身影,天水相连,浑然一体无情的芳草还是那样无动于衷芳草远远地绵延到夕阳之外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

3、无情更在斜阳外诗人借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使诗歌的内容通过感知得到补充,使自然与人得到和谐统一。解读诗歌时的联想与想象,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读诗时的联想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三、涵泳画面,缘景明情悟情感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古人有所谓“诗情缘景发”“意与境合”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境”入“意”。要完成由“境”到“意”的升华,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如:要理解李清照

4、前期词的清新明快与后期词的深沉低吟,便要知道李清照晚年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与前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况。形象、具体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意对事物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升华境四、融身诗境,引发共鸣觅知音融身诗境,就是沉浸在诗歌给读者营造的情绪里。我国的古典诗歌常常是诗情画意,意境优美。在吟咏诗词时,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和诗人产生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比如王维的山水诗,喜欢游山玩水、热爱大自然的人,读后无不历历在目,宛如身临其境。而没有此经历的人则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其中的妙处。正如没有到过泰山的人读

5、了杜甫的《望岳》,同样能够想象出泰山的巍峨。悟出对诗歌的新理解融身诗境悟出对人生的新理解悟出对人类的新理解悟出对宇宙的新发现受到诗的陶冶,精神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五、聚焦尾句,妙得诗歌真言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如:诗句分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二〉》)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句分析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

6、引》)后两句直接写出孤身在外的游子最先听到了吹动庭树的萧萧秋风声,将全诗的主旨点得明明白白。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李适之《罢相》)后两句直接写出世态的炎凉。昔日座中客,现在怕牵连也不敢再上门了。诗人对这些小人的鄙夷之情由后两句而点明。····················新课标最新《考试大纲》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阅读欣赏古代诗歌主要包括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考点本身要求来看,本考点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储备:(1)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文体特点;(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7、,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不同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3)能够把握各朝代重要诗人的语言风格。从考点本身的特点来看,本考点能提高考生以下素养:(1)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准确无误地鉴赏古代诗歌;(2)能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能感悟我国古代诗人的节操。综观近几年新课标考情,可发现有以下规律和趋势:(1)考查热点和重点。考查的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但是其他时期的作品也会考查,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了南朝文学家江总的《雨雪曲》。(2)考查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