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

ID:45976430

大小:52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19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_第1页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_第2页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_第3页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_第4页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冷原理-制冷剂和载冷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冷原理王亮2015制冷班第1章 制冷剂及载冷剂本章主要内容2.1制冷剂2.2CFCs的使用与替代2.3载冷剂2.1制冷剂2.1.1定义: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工作介质。2.1.2对制冷剂的要求:1、热力学的性质(1)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A)蒸发压力不低于大气压力(希望制冷剂是在大气压力下沸点较低的物质)B)常温下制冷剂的冷凝压力也不应过高,一般不要超过12~15barC)冷凝和蒸发压力之比不要过大(增压比较小)4(2)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要大: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越大,就可以减小压缩机的尺寸(3)临界温度要高,凝固温度要低(4)绝热指数

2、要低一些:绝热指数越小,压缩机排气温度越低,增压比小5(3)密度、粘度要小(4)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高温下不分解3、其它:无害、无毒、无刺激性、温室效应小、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材料易得、价格便宜2、物理化学的性质(1)在润滑油中的可溶性(2)导热系数、放热系数要高61)破坏臭氧潜能值(臭氧衰减指数ODP):表示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以R11的值作为基准值.应越小越好,ODP=0则对大气臭氧层无害。2)温室效应潜能值(温室效应指数GWP):表示物质造成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以二氧化碳的值作为基准值.应越小越好,GWP=0则不会造成大气变暖82.1.3安全

3、标准与分类命名:(一)安全性分类:分为六级,每级分为A、B两级。表2.39(二)制冷剂的种类1、卤代烃(氟利昂族):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则:2m+2=n+x+y+zR(m-1)(n+1)xBzEg:CHF2Cl102、多元混合液非共沸溶液——在固定压力下蒸发或冷凝时,其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以及各组分的浓度不能保持恒定。R4()()获得命名的先后顺序号共沸溶液——在固定压力下蒸发或冷凝时,其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恒定不变,而且它的气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组分。R5()()获得命名的先后顺序号113、有机化合物:R6如丁烷为R6004、无机化合物:氨

4、(R717)、水(R718)、二氧化碳(R744)5.烷烃类:R(m-1)(n+1)。正丁烷和异丁烷例外。2.1.4常用制冷剂1、氨:氨除了毒性大些以外,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1)最大的优点是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较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粘性小,密度小,流动阻力小,传热性能好;(2)吸水性强,吸水后对铜和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但不会产生冰塞;(3)几乎不溶于润滑油(需定期放油)(4)价廉,极易购得,是我国生产企业最广泛采用的中温制冷剂(5)最大的缺点是有毒,且具可燃性,有爆炸危险。绝热指数高,排气温度高,需降温。适用:大中型工业制冷装置(-65℃以上)和大中型冷

5、库132、氟利昂大多数氟利昂本身无毒、无臭、不燃、与空气混合遇火也不爆炸,适用于公共建筑或实验室的空调制冷装置。氟利昂中不含水分时,对金属无腐蚀作用。绝热指数小、排气温度低。氟利昂的放热系数低,价格较高。密度大、粘性大、流动阻力大;极易渗漏又不易被发现,而且它的吸水性较差,为了避免发生“冰塞”现象,系统中应装干燥器。有水分存在时,对金属有腐蚀。含氟原子的氟利昂与明火接触能分解出剧毒的光气COCl2。14适用:范围广常用的制冷剂R12、R22、R11、R502等在通常的制冷温度下,会和润滑油互溶,会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在相同的蒸发压力下,蒸发温度将升高,使制冷量

6、减少。在换热器表面不会形成油膜,且润滑良好。CFCs、HCFCs、HFCs沸点-29.8℃,凝固点-158℃。无色,有较弱芳香味,毒性小,不燃不爆,安全。系统里应严格限制含水量,一般规定不得超过0.001%。常用温度范围内能与矿物性润滑油以任意比互溶。不腐蚀一般金属但能腐蚀镁及含镁量超过2%铝镁合金。(1)R12(二氟二氯甲烷CF2Cl2)毒性非常低,不可燃,安全。与矿物润滑油不相溶。化学稳定性很好,溶水性比R12强得多,对系统干燥和清洁性要求更高,用与R12不同的干燥剂。(2)R134a(四氟乙烷CH2FCF3)沸点23.8℃,凝固点-111℃。毒性比R1

7、2更小,安全。水在R11中的溶解能力与R12相接近。对金属及矿物润滑油的作用关系也与R12大致相似。(3)R11(一氟三氯甲烷CFCl3)沸点-40.8℃,凝固点-160℃。毒性比R12略大,无色无味,不燃不爆,安全。部分与矿物润滑油互溶。溶水性稍大于R12,系统内应装设干燥器。(4)R22(二氟一氯甲烷CHF2Cl)3.混合制冷工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工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共沸混合制冷工质(与单一制冷剂比,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化学稳定性好,对电动机有更好的冷却效果)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无共沸点,定压相变时,温度变化,用于变温热源的温差匹配场合,实现近

8、似的洛伦兹循环)2.2CFCs的使用与替代一、臭氧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