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

ID:45980034

大小:7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9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_第1页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_第2页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_第3页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_第4页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税收差异对企业行为影响探究【摘要】本文考察会计税收制度分离背景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行为。文章具体给出造成会计——税收差异的制度原因,进一步揭示了企业为达到财务目标和节稅目标,会增加赊销、海外投资、转移定价以及税收屏蔽等行为。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利的质量,并减少国家的税收来源。因此,本文对税务当局制订审慎的税收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会计一一税收差异制度因素企业行为一、会计——税收差异的文献回顾会计一一税收差异是指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也指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

2、差异。对于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的探讨,中外文献主要集中于: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差异、盈余管理和所得稅避稅行为,并且研究方法大都采用实证研究。Manzon和Plesko(2001)利用1988-1998的公开数据考察了会计一一税收差异的大小以及差异的来源。文章考察了制度和经济因素,包括固定资产折旧、退休后福利和商誉摊销等对差异的解释力。研究显示,制度和经济因素以及控制变量解释了差异的69%。文章提及公司的所得税避税行为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但是,文章对此并没有作进一步的检验。Desai(2002)

3、的研究发现,近20年美国公司会计——税收差异的形成与对折旧的不同处理,境外收益的披露,以及雇员补偿的本质发生变化等因素相关。同时,指出90年代末,会计一一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由于避税行为的增加而变得更显著了。此外,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这一时期差异的扩大。戴德明和姚淑瑜(2005)利用母公司报表首次测定了会计一一税收差异大小,认为这种差异除了制度本身因素外,还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避税行为有关。超额的利润和微薄的所得税,让我们相信会计一一税收差异不仅是由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不同造成的。还可能是公

4、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和所得税避税行为对这种差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认为会计一一稅收差异的存在,除了制度因素客观存在外,更大程度上是公司追求财务目标或节税行为的显性结果。为了达到既定的利益目标,公司会进行一系列主观性操作,这些行为包括:赊销的增加、海外投资的激励、关联交易中的转移价格行为以及合法税收减免(税收筹划行为)。二、会计一一税收差异的制度因素1、资产角度的制度差异(1)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会计处理通常按实际支出或实际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上除按实际支出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外,还强调按完全价

5、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1)资产折旧与摊销的差异。会计处理通常强调加速折旧与提前摊销资产,而税法则要加上一些限制性条件。如会计上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等企业可以自主决定,而税法规定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计税时应按税法规定调整。(2)资产收益处理的差异。如投资收益,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年度末,按应享有的或应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而税法规定,仅当被投资方企业会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时,投资方企业才确认

6、投资利得的实现。(3)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如发现资产减值或贬损应计提坏帐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而税法上只承认坏账准备,对其他的各项减值准备均不予承认。2、负债角度的制度差异(1)预计负债的差异。包括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商业承兑票据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很可能产生的负债。会计上要求企业应按照规定项目和确认标准,合理地计提各项很可能发生的负债;而税法则坚持实际支付原则,不予确认可能发生的负债。(1)放弃债权的差异。会计处理对债权人主动放弃的债权或者债务人无法偿还的债权,作为债务人的企业应按账面价值转为

7、资本公积,增加所有者权益;而按税法规定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并按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2)借款费用的差异。包括借款利息、汇兑损益和其他借款费用。会计处理仅限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而稅法则包括购建固定资产、购置无形资产和借入资金投资的借款费用;会计处理强调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标准划分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而税法则以资产“交付使用”为标准划分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3、所有者权益角度的制度差异(1)接受资产捐赠的差异。会计上规定内资企业接受现金捐赠和非现金资产捐赠,要按确认的价

8、值直接作为资本公积入账,外商投资企业按确认的价值先记入"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期末再按规定计算应纳所得税并结转资本公积;而税法则没有明确内资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是否应纳税,对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明确规定接受时不纳稅,待接受的捐赠资产出售或清理时再按规定计算纳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接受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捐赠都应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2)转增资本的差异。会计上企业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只需按确定的金额直接转账,而稅法则对属于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