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

ID:45991485

大小:7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_第1页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_第2页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_第3页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_第4页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述故事探究笔法——《道士塔》教学实录徐雪莉师:同学们,当我们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个个闪亮的浙江籍作家的名字就会映入眼帝,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鲁迅、茅盾、郁达夫、戴望舒、徐志摩……真是群星闪耀。有入评价说:现代文学史冇半部是属于浙江的。在当代文坛上也有重量级的人物出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重量级的、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敢于独步于遥远的旷野、敢干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的文化名人——余秋雨。(幻灯片:余秋雨的照片)他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担任过海戏剧学院院长,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

2、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他写了大量的文化散文,品读秋雨散文,可从散文集《文化苦旅》开始。(幻灯片:《文化苦旅》的封面画)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第一站就是道士塔。(幻灯片:道士塔的图片)道士塔指的是在莫高魁的大门外的僧人圆寂塔。莫高魁的名气很大,它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洞窟呢?(幻灯片: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莫高窟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口乌沙山下,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魁艺术宝库”,有彩犁像2100多尊,壁画总面积约45印0平方米。这么宝贵而灿烂的艺术宝库却屡遭破坏,其中重要的一段却是毁

3、在了发现他的人的手上。是谁?生:王圆篆!师:作者说“我见过他的照片”,那么我们也来看看他的照片。(幻灯片:王圆纂照片)真是一个“穿着土布棉衣口光呆滞,畏畏缩缩”的人!他的经历有哪些?生:农民一道止一不幸当了莫高魁的家一敦煌石魁的罪入。师:那么,王圆篆何以成了敦煌石魁的罪人?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部分的第9—11节。(约2分钟)师:下面,我们來讲故事。请根据刚才所读的内容,讲一段王圆篆在莫高窟的故事。同桌两位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约3分钟)请位同学来讲述一下这段故事。生1:土道士觉得洞窟里太喑了,想要亮堂

4、一点,于是找來两个帮手把四周精美的壁画刷白;后来又想起自己的道士身份,想在这里塑几个天师和灵官菩萨,于是他砸碎了雕塑,请邻村的泥匠塑了天师和灵官。师:我们讲的故事和余秋雨讲的故事冇怎样的不同?生2:我们的故事较概括、集中,语言简洁,但缺乏文采,不够好看。生3:余秋雨的故事语言很有文采,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观点融入具中。生4:我们看余秋雨的故事就像在看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很直观,极右影视文学的效果。生5:余秋雨讲述故事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他的想像,揣摩人物的心理,把一些史料上只是概括叙述的事件写得形象、具体,

5、如:“他对洞赭里的壁应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冇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來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生6:作者其实是通过想像对史料进行了虚构,如:“事情千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了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这样的描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余秋雨就在王道士的身边目击着这里的一切一样。生7:我觉得作者不仅走进了历史,站在王道士身边目击着现场,并且与他直接对话起来,女口:“'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

6、怵I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通过这样的虚拟对话,把自己的痛心、愤怒很好地表达出来了。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余秋雨讲述历史故事的一些方法,那就是运用想像对史料进行虚构、描摹历史人物,让读者感觉作者似乎走进了历史口击着现场,并与历史人物直接对话。但是,我冇一个疑问:这是散文不是小说,它是否可以这样进行目击现场似的想像虚构、宜接对话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讨论约3分钟)生8:不可以。因为他这样对史料进行创造性加工,让人误以为

7、这就是历史,信以为真,这样会歪曲历史的。生9: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他对历史面貌没有做大的改动,而只是虚构了一些细节,事件的大体是真实的,干•道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物都是真实的,不会造成历史的变样。但正是这些想像虚构、直接对话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10:我也认为可以。因为读史料太累、太枯燥了,而读余秋南的散文则轻松得多,直观得多。他的文笔又极好,让我们大家都爱看。我想这也许就是秋雨散文在当今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吧。师: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观点有同也有异。那么,让我

8、们來看看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观点吧。钱钟书《管锥编》中说:“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吋势,设身局屮,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相通。”(幻灯片:钱钟书的话)钱钟书认为即使是史家叙事也可以想像虚构、揣摩人物,事实上,《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名著之所以蜚声屮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史学著作口J读性强,生动、引人入胜,并使读者产生共鸣。刚才同学们依据第二部分讲了故事,下面由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