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

ID:45998495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_第1页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_第2页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_第3页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_第4页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斌椿《乘槎笔记》中的议会形象余冬林雷红英(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江西九江332005)[摘耍]斌椿在《乘槎笔记》屮记述了西方议员的产生、议会的职责以及议员与君相的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向国人传递西方议会文化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记述又受到其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立场和诗意化的叙事方式的干扰。曲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斌椿终究没有能力深入到西方议会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描述中,西方议会文化被不自觉地置于屮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屮加以叙述,其异质性和独特价值则不知不觉被消解To[关键词]斌椿《乘槎笔记》议会形

2、象两次鸭片战争后,屮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正如恭亲王奕诉所言:“至夷兵入城,战守一无所恃,则剿亦害,抚亦害。就两者轻重论Z,不得不权宜办理,以救目前之急。”⑴也就是说,“剿”“抚”俱不宜,只能以牺牲部分主权和利益之“和”,与敌周旋争取时间,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加强战备。由于长期闭关口守,中国官员的世界知识极度贫乏,因此办理外交常常束手无措,进退失据。1866年2月20日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诉等的一道奏扌習有这样的剖口:“查口各国换约以來,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

3、。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迟迟未敢渎请。”为消除此种“隔膜“,总理衙门早有派员岀国了解“外国情形”之打算。鉴于刚被英法联军所败,此时名目张扬地逍使出国,不仅不能远播“天朝上国”的国威,反冇向“蛮夷”朝贡称臣Z嫌。1866年初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止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但又恐同文馆学生“少不更事,贻笑外邦”,特挑选“老成口J靠”的斌椿为团长。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正如恭亲王奕诉所言:“金夷兵入城,战守一无所恃,则剿亦害,抚亦害。就两者轻重论Z,不得不权宜办理,以救目丽Z急

4、。”⑴也就是说,“剿”“抚”俱不宜,只能以牺牲部分主权和利益之“和”,与敌周旋争取时间,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加强战备。由于长期闭关口守,中国官员的世界知识极度贫乏,因此办理外交常常束手无措,进退失据。1866年2月20日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诉等的一道奏折有这样的剖口:“查口各国换约以來,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藉资筹计……迟迟未敢渎请。”⑵为消除此种“隔膜”,总理衙门早有派员出国了解“外国情形”之打算。鉴于刚被英法联军

5、所败,此时名目张扬地逍使出国,不仅不能远播“天朝上国”的国威,反冇向“蛮夷”朝贡称臣Z嫌。1866年初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止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但又恐同文馆学生“少不更事,贻笑外邦”,特挑选“老成口J靠”的斌椿为团长。斌椿(1803—1871),字友松,监生,属内务府汉军正口旗人。曾任江西赣县知县。道光三十年(1850年),服满候补,掣得山西平阳府襄陵县知县缺。⑶后因病回旗,咸丰七年(1857年)捐副护军参领衔(止四品)。同治三年(1864年),应英人总税务司赫德延请,负责办理文案。同治五年(1866年)初,清廷赏三品顶戴,斌椿以

6、总理衙门副帮办章京的身份,偕子笔贴式广英与同文馆学生德明(张德彝)、风仪、彦慧三人随行赴欧洲游历,以广见闻。该团于正刀二十一日(3月7H)离京,至十月初七日(11月13H)返京,历时8个半月,访问了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瑞典、俄罗斯、普鲁士、比利时等11国。斌椿将所见所闻以FI记和诗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分别撰成《乘槎笔记》和《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至于斌椿为何当选为考察团团长之原委,亦应略作探讨。首先,斌椿是旗人。清政府对本国臣民尤其是汉族臣民和外国人交际是怀冇戒心的,因此在办理外交上必定首选满人和旗人。始办洋务时,上至总理衙门

7、的大臣,下至同文馆招收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旗人。在斌椿考察团中,凤仪是蒙古正黄旗,德明和彦慧皆是汉军镶黄旗。其次,斌椿是传统的读书人。他从小读儒家经书,“诵读忘寒暑”,恪守儒家的“三纲五常”,不至于离经叛道非君无父。再次,斌椿此前是品秩不高的知县。即使这次岀使未取得积极成杲,既无伤大清体而,也不至丁•对此后的出使事宜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最后,斌椿好游观,“久游浮海心”。他“少壮宦游,足迹半天下”⑷。当吋的官员和士子大都将出使欧洲视作“畏途”、“苦差”。正如斌椿诗中所云「'或云风涛险,恐君不堪此,此行古未有,祸福畴能许?或云虎狼秦,待

8、人以刀俎;又如使匈奴,被留等苏武。”⑷对上述劝阻,他慷慨而答:“犬公欲试书生胆,万里长波作坑坎。”可见,斌椿是有相当胆识的。这次出使,总理衙门对斌椿的要求是,“即令其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