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

ID:45998835

大小:8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_第1页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_第2页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_第3页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_第4页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张聪明[内容提要]在赫鲁晓夫、勃列口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不断地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使其表现出变迁的特征。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Z制度变迁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变迁做了考察和分析,对这种变迁的特点、意义和局限性做了新探讨。[关键词]苏联;企业制度;企业所有权;制度变迁[作者简介]张聪明,1961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北京100102)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成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以被理解成

2、对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的生产过程,是由具有企业家性质的主体推动的追逐潜在利润(或外部利润——在已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取的利润)导致的从一种制度均衡到新的制度均衡的过程。木文所要讨论的是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一苏联的企业制度及变迁的特点我们知道,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整个国家是一个大企业,国家(屮央政府)是这个大金业的委托人(所有者企业家),儿乎是惟一的剩余索取者,国家(中央政府)也是国民经济人金业的剩余控制权拥有者(职业企业家),它通过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从事“经营”活动。这种制度安排由

3、于不能有效地解决和平时期的激励和经营者选择机制导致效率低下,而被后人不断地加以“改革”;而不断的“改革”使其表现出一种“变迁”的特征。1.国家(中央政府.党的中央领导机关甚至最高领导人)是第一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主体。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而对的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原始制度”,在以后的变迁历程中,无论是赫鲁晓夫时期、勃列H涅夫时期,还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发动改革(变迁)的都是苏联的中央政府、以党的领导人为核心的苏共中央领导机关。苏联的基木制度没有为具他主体提供成为一企业制度变迁主体的可能。1.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是制

4、度竞争背景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苏联的企业制度安排及其变迁有它的特殊Z处:整个国家就是一个企业,国家的中央政府经营管理着这个大企业,一切变迁性的调整,都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这样,苏联企业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就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国际社会,而国际社会存在的制度与苏联的制度根本不同,苏联的制度与国际社会的制度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在这种制度竞争中,生存还是死亡,一直是一个问题。所以,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在制度竞争的环境屮肯定地说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三个时期的变迁都是当时的最高决策者为了获得预期的外部利润(潜在收益)而自觉进行的变

5、迁。2.非正式制度变迁不足影响了正式制度变迁的效果。在苏联,尽管人们反复地对其企业制度安排做出调整,但往往只是正式约束上的调整与变迁,而在菲正式约束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在20III: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解体前夕的漫长时期里,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变化。这一切都使正式的制度变迁受到了正向或反向的影响。传统的认识使每次正式约束的变迁在速度和效果两方面受到弱化;而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虽然使由领导人倡导和发动的正式约束的变迁容易得到贯彻执行,但它也会增大领导人决策屮可能存在的偏差和失误,而且这种现彖述会随着领导人的更替

6、和由其发动的改革的继起和反复而反复。4•制度竞争,使国家(中央政府)管理经济,而且是全面地高度集中地指令性地管理国民经济的安排难以变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独自诞生并生存在敌对制度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之中,而且它是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苏联的生存和发展实质上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基本制度Z间的对抗与竞争。苏联只能以国家的名义掌握所有的资源,用强制性的计划和命令高度集中地控制和指挥国家的经济活动,以生产保卫自己基木制度的钢铁和武器。为了在制度竞争中立于不败Z地,国家控制资源、通过指令性计划高度集中地组织全社会

7、的经济活动就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苏联的传统体制难以彻底改革,有其制度竞争的原因。5•来自历史与现实的有限“证据”使制度变迁缺乏足够的动力。人们对这种制度的信心一方面来白对理论的信仰,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有限的经济证据。这种经验证据是这种制度产生的成果: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强大;与西方资本主义ttt界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危机不同,苏联的经济在这一时期表现出蓬勃的生机(1929〜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1・2倍,年均増长19.2%;国民收入增长82.4%,年均増长16.2%o1[1]紧接着

8、这种制度又在二次人战中经受住了考验。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印象:这一制度是先进的、有效率的。这种印象在相当的程度上把这种制度应付生存危机的有效性普遍化、神圣化了,尤其在苏联领导人屮,逐渐形成了一种维护这种制度的木能。6•存在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2[2]在勃列H涅夫时期表现为庞人的官僚机构和保守势力,大大小小的、老化甚至腐败的官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保障和稳定,只“完善”,不“改革”,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