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ID:45999532

大小:8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1页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2页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3页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4页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林业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价值。森林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其森林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要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特别是近代林业的发展,更加促进了森林效益的多元化,更加充分体现了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发展林业已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流。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S“在贯彻可持续发展

2、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因此,林业建设是**建设生态区的一项关键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有生命的城市基础工程,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1关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是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林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从不断强化到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在传统林业经营思想的指导下

3、,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建设格局,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木材。这是因为一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林业提供木材,以保证国家工业、建筑、军事用材的需要;二是打破国际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经济所必须的。当时很大程度上仅把森林看作是一种经济资源,把林业当作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是我国林业发展较快的时期。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木材生产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林业在生产木材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陆续启动了

4、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认为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正由主要是产业转向主要是社会公益事业;提出了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奋斗目标。到20世纪末,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林业迎来了历史性转变的重大机遇。以六大工程的确立和实施为标志,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赋予了新世纪林业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可以说是第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5、即突破目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局部、分散、整体效益不高的状况,实现林业生态体系系统化、配套化,做到覆盖普及、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整体效益最佳。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活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我区林业具生态

6、林业、旅游林业、特产林业三位一体之特点,担负着城市、景区、平原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繁重任务,又具优质名果开发的林业特产建设任务。多年来,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等措施,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近年森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1993年通过省消灭荒山验收,1994年通过国家林业部县级平原绿化达标验收「999年通过浙江省平原绿化合格县验收,相继开展了生态公益林界定、高标准平原绿化、大陈岛森林公园国债造林、章安火烧迹地国债造林、江堤防护林、林业苗圃基地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增加了阔叶林和针阔

7、混交林比重,加快了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步伐。XX年被省绿委授予省绿色通道建设先进单位,XX年被省政府授予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基本上创造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林业生态体系在“生态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1生态环境现状及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生态环境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始终处在缓慢恶化,问题不断积累的过程中。7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加速。进入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局部上的改善,但整体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

8、到有效遏制。整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边治理边破坏的趋势还没得到根本扭转。虽然通过加大治理措施延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但整体改观的态势还没有形成。资源与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与森林资源不足和植被破坏相关。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对林业建设形成沉重的压力。林业发展面临着历史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